四川丹巴縣進一步健全就業再就業服務體系
近年來,四川省丹巴縣把就業再就業行動納入惠民行動,努力搭建和完善高效快捷的社區勞動保障平臺,健全政策落實體系、崗位開發體系、就業培訓體系、職業介紹體系,較好實現了各項就業再就業工作目標。
——完善社區平臺,延伸就業工作觸角。一是把好配備工作人員的素質關。鄉鎮勞動保障事務所工作人員在鄉鎮干部中通過競爭上崗的辦法擇優任用,社區平臺的工作人員全部是通過鎮政府把關逐一考核進入的。二是把好制度建設關。實行站長負責制,建立健全就業信息月報、就業情況調查走訪等各項規章制度和站長、協管員、信息員崗位責任制度。實行勞動力資源信息動態管理制度,規定街道(鄉鎮)、社區社會勞動保障平臺要定期跟蹤勞動力資源變更情況,對采集的信息及時修改,并利用網絡平臺及時逐級上報,保證了在動態變化中準確掌握全縣勞動力資源信息,三是把好工作程序關。在多年來形成的勞動保障工作制度和業務流程的基礎上,每部署一項就業工作,都事先進行培訓,明確工作任務和工作范圍,制定明確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案,跟蹤指導,以確保平臺工作人員有所遵循。在《就業失業登記證》發放上和就業再就業困難人員認定上,統一制定了“個人申請、社區調查、街道張榜公示、企業勞資部門認定身份、工商稅務等部門聯審、縣勞動行政部門審批等六個環節”的工作程序。在辦理再就業小額貸款時,明確了“個人申請、社區入戶調查、縣勞動保障職能部門審核、縣財政局監管,銀行放貸的工作程序。對于涉及林業職工較多的“五里牌”,縣就業局與企業勞資部門聯合指導,組織開展勞動力資源調查,建立了勞動力資源數據庫,夯實了就業再就業工作基礎。
——健全政策落實體系,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就業。成立落實再就業優惠政策專門機構,抽調精兵強將,建立嚴格的工作制度,明確工作程序,保證各項優惠政策公開公平地貫徹落實,收到了群眾比較滿意的效果。一是積極為下崗失業人員辦理《就業失業登記證》、加強、加快就業再就業困難人員認定。與有關部門積極協調,為從事個體經營的下崗失業人員辦理各項優惠政策,近年來工商、稅務等部門為78名下崗失業人員減免稅費20多萬元。二是積極為下崗失業人員解決再就業資金。開展下崗職工小額貸款擔保業務,目前縣財政局、縣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農行丹巴支行三家經過反復協商、論證已成立“小額貸款”擔保中心縣財政局已在銀行存入相應的擔保資金,國慶前將啟動本縣“小額貸款”工作。通過啟動小額貸款政策的扶持,為下崗失業人員從事個體經營和家庭種養殖經濟注入了啟動資金,將進一步實現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增加下崗失業人員的經濟收入,改善下崗失業人員的生活水平。
——健全崗位開發體系,大力開發就業崗位。面對“困難就業”的下崗失業人員就業難題,丹巴縣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在縣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制定了《丹巴縣公益性崗位設置》方案及公益性崗位安置實名表,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通過報名、審核、培訓、面試、公示等程序,安置“4050”等困難就業人員92名,現已全部上崗到位。公益性崗位的安置,既緩解了大齡下崗失業人員就業難的問題,也使這些大齡下崗職工的生活有了保證。積極發揮社區崗位開發潛力。社區指派工作人員專門負責開發社區崗位,做到有機構、有場地、有資金,并且全部實行了微機化管理,為下崗失業人員提供了家政服務、保潔、保綠、保安、小餐桌、美容理發等社區崗位30余個,與有關企業聯合開發了近200多個用工崗位。
——健全就業培訓體系,提高下崗失業人員就業本領。針對下崗失業人員勞動技能普遍較低,不適應用工單位需要的現狀,該縣結合縣內外勞動力市場實際需求,以跟師學藝等多種方式開展了微機、美容美發、電焊、烹飪、家政服務、皮裝護理、保健按摩、酒店服務員、導游員等培訓。現已培訓128人,其中免費培訓下崗失業人員50余人,培訓合格率達到了95%以上。向外勞務輸出人員全部實行定單式培訓,經過定單式培訓的農民工,目前絕大部分成功實現了外出務工,15人實現獨立創業,其余均被各類用人單位招用。
——健全職業介紹體系,營造寬松的就業環境。建立健全公共職業介紹機構,是政府促進就業的重要手段。該縣黨委、政府每年在預算中優先配套公共服務費用于就業再就業工作,2006年支出50多萬元建成勞動力市場,設備先進、功能齊備、服務快捷、環境優美的現代化勞動力市場,配有用工洽談室、電子大屏幕、計算機OA網,勞動信息網等信息設施。同時,該縣還通過在繁華地段不定期開辟就業再就業專欄、印發招工簡章等多種形式,免費為多家州外企業做用工宣傳。平均每年印制1000多套就業再就業宣傳資料,成功輸出28人。縣內今年新增就業368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02人。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