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干區兩成80后90后處于失業狀態 態度是攔路虎
什么20多歲的大學生拿到畢業證又立刻領到失業證?為什么大包小包送禮托人好不容易求來的工作孩子卻不愿意去干?為什么有了穩定工作后年輕人卻老是抱怨愁眉不展?
帶著這些疑問,江干區最近對區內的80后、90后年輕人做了一番細致的調查——扣除健康原因、照顧家庭等特殊情況,41865個80后、90后青年就業率為80.6%,也就是說還有7848個還不到30歲的青年處于失業狀態。
江干區近日出臺了加強扶持被征地和撤村建居農轉非人員就業的系列措施,力爭到“十二五”末,實現80后、90后青年全部就業。
學歷不是攔路虎態度才是關鍵
在被調查的41865名8090青年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9.7%,中專及以下至高中的占40.3%,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占50.1%。
從調研數據來看,學歷不是就業的攔路虎,因為有20.3%的大專及以上學歷青年處于未就業狀態。調查員發現,這些失業青年主要有三大癥狀:
學歷高技能低:被調查對象中,九成以上的青年不具備任何技能等級或擁有一技之長。
寧可啃老不找工作:在失業青年中,農村戶籍較為明顯,有78%的青年無就業愿望,在城鎮及失土農民青年中,這個比例也有11%。
癥狀三:高不成低不就主動失業。
閘弄口街道選好工作送上門
這些找工作不積極主動的年輕人,該拿你們怎么辦?江干區閘弄口街道干脆“我幫你選工作送上門”:通過走訪摸底,將失業青年的基本信息和就業愿望歸類梳理,每月逐一甄選出學歷、薪酬、發展前景基本符合80后、90后青年擇業標準的崗位,送崗上門。
失業人員創業園創業補貼5000元
針對這些家境不錯,就業愿望不強烈,創業興趣濃厚的80后、90后青年,江干區還出臺了鼓勵80后、90后青年就業創業相關扶持政策。
從10月1日開始,符合條件進入區、街道失業人員創業園進行創業,并參加社會保險1年以上的,給予5000元一次性開業補貼和每人每月150元社保補貼,并連續三年分別按100%、70%、30%予以租金減免;帶動本區失業人員就業并參加社會保險1年以上的,給予每人每年3000元獎勵。
另外,江干區還鼓勵各類機構創辦創業園。對經市勞動保障部門認定的創業園,除享受市政策每年5萬—10萬元補貼外,江干區還將給予主辦方每年1萬—2萬元獎勵。各街道、社區設立的“創業苑”、“創業角”等,經區勞動保障局認定,按規模給予每年2萬—5萬元補貼。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