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進軍技術密集型企業 培養低成本高技術勞動力
印度內向型經濟的發展模式收效顯著,服務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比重已超過五成,但與此同時,工業制造業的發展卻明顯滯后,貿易逆差不斷擴大。優化生產成本,吸引外資采購,成為世界工廠,正在成為印度新一輪發展目標。
印度政府總體上鼓勵企業出口,支持外資采購,但直接的政府扶持力度很小,主要是通過出口退稅和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方式,以提高國內產能和效率,從而降低外資采購成本,提高本土出口商的積極性。印度當前吸引外資采購商品主要包括原材料、農產品、軟件和外包服務以及藥品和化工產品等。工業基礎薄弱導致工業制品出口總量小,也成為外資采購少、貿易出口逆差持續擴大的主要原因。
印度迅速崛起為一個新興發展大國,但其國內基礎設施和能源瓶頸嚴重限制了該國經濟發展和產能提高。公路、港口、鐵路、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薄弱,政府監管不力,外國直接投資和儲蓄匱乏等,使得印度工業發展緩慢。印度政府也拋出了龐大的基建規劃,并稱未來十年將是印度基礎設施建設的黃金十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印度外貿一度萎靡,政府去年出臺了《2009—2014年對外貿易政策報告》,明確了未來5年外貿目標和具體措施,其中就包括小幅度的出口退稅政策等,這為促進2010年印度外貿額回升起到了積極作用。
私營企業是印度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同時也是吸引外資采購以及合資的主要承擔者。印度的私營企業起步較早,一些家族企業在印度獨立前就已頗具規模,在獨立后更是不斷壯大。在中國未改革開放之時,印度私營企業就已經與外資合作,如塔塔集團等私營企業,其發展模式已相當成熟,效率高、生命力強。
目前,印度汽車零部件、精細化學和電子電器等領域已開始逐步顯示出一定優勢。如在汽車零部件制造領域,印度的工藝流程技術可以應用到生產流程的重組中,使流程的勞動密集度更高,資本密集度更低,有的零部件生產成本可降低近20%,吸引了跨國公司的采購,許多國際汽車制造商開始在印度建立工程中心,以利用當地的技能。
印度在制造產業中,高技術含量的行業占到近40%,印度完全有優勢吸收部分高技術外包工作。印度提供大量的工程和技術人才,每年畢業的工程類大學生數量高達40萬。雖然跨國公司在印度經營時必須克服不可靠的電力供應、糟糕的路況、擁擠的海港和空港,應對過于苛刻的勞工保護的法律,但卻被低成本和高技術勞動力所吸引。
世界著名咨詢公司麥肯錫認為,下一波全球制造業外包浪潮將集中于技術密集型行業,如汽車零部件、金屬制品、機械、制藥和電信設備等。歐美跨國企業離岸外包的制造環節中有超過一半屬于技術密集型行業,并且該比例將在2015年時上升至70%。因此,爭奪技術密集型制造業的制高點,將成為印度吸引外資采購的關鍵。
上一篇:農民工工資將快速上升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