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多年未回家,竟認錯自己兒子
2011-01-14作者:未知來源:未知
過年,對有些人意味著團聚和開心,對有些人則意味著艱難和苦澀。重慶人熊良山1989年來滬工作,至今22年,起初每年春節乘輪船回家過年。1998年輪船停開后,一直到2010年12年的時間內,熊良山夫婦僅在2002年想孩子想到寢食難安時回家了一趟,以至于2008年兒子來滬看望父母時,熊良山夫婦竟然認錯了人。(1月10日《東方早報》)
重慶到上海,路途雖遠,但要回家,也并不難,農民工熊良山夫婦為何12年僅回家1次?理由相當簡單,是回家成本過高。一次回家的成本有多高?時間成本:火車31個小時+1個小時大巴車=32個小時,排隊10小時;金錢成本:火車票231元+16元+吃飯20元+轉大巴車69元=336元;匾惶死霞曳驄D倆路上火車加汽車路費要1000多元,這些錢在許多人看來,可能不多,但對收入不高的農民工來說,卻是昂貴的。時間成本可以承受,但錢的成本,卻是要仔細掂量的。
12年僅回家1次,讓人沉重。誰不想親人,誰不想回家?我國新老年法擬規定子女要“;丶铱纯”,但應該看到現實中的無奈,對于12年僅回家1次的農民工夫婦來說,這成了一種奢侈,;丶铱纯矗r民工如何能夠做到?
12年僅回家1次的農民工當然極少,但更多的農民工卻是:他們坐不起高鐵和飛機,但家還是要回的。于是,各種另類的回家方式就出現了。戴上頭盔、披上雨衣、騎摩托載上家人,回家過年。珠三角返鄉農民工組成的10萬“摩托車返鄉大軍”,沿著321國道返回老家過年。他們或成群結隊,或獨自單騎,風雨兼程,一路艱辛。這是去年春運時的蒼涼圖景,想必今年的春運期間還會出現吧。
誰解農民工12年僅回家1次的“愁味”?政府能夠為農民工回家做點什么呢?農民工回家之路何時才能變得輕松?
上一篇:新生代民工的煩惱憂愁
下一篇:民工最愛加班?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