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叫“農民工”就可以改變外來打工人員的窘境嗎?
民工作為我國的龐大的特殊弱勢群體,一直是人大會議上討論的重頭戲之一。本次人大會議上也有代表站在他們的角度,為他們說話,建議內容包括了改善民工生活,提高民工的人均收入,增強民工的維權意識等等。關于農民工問題,我們有太多太多的當務之急需要解決。
首先是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問題,由于工作的性質、地點、公司的不固定,許多農民工不能享受到國家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
其次是子女教育、父母的養老問題,許多父母由于常年在外,根本沒有時間和孩子進行勾通和管理,一些留守兒童染上了網癮等壞習慣。年邁的父母本應該由子女來瞻養,但是子女一年見不上幾面。老人們大多還要種地并抓養自己的孫輩們,更不用說安度晚年了。
第三,在城市飄泊的農民工找對象特別困難。前一段時間,江蘇衛視的《非誠勿擾》還專門舉行了兩場農民工專場,令人遺憾的是很少有男嘉賓能如愿以償,抱得美人歸。值得一提的就連那些女農民工都看不上男農民工,更不用說城市姑娘了。
第四,許多失地農民工生活陷入困難。全國政協委員、吉林省長春市政協主席張元富在《建立和完善失地農民社會保障體系》提案中指出,目前我國失地農民累計不少于4000萬人,僅“十一五”期間每年新增失地農民約200萬人。有60%失地農民生活困難,有81%的失地農民對未來生活擔憂。
本次會議上關于農民工問題的討論,最搶眼的應屬全國政協委員、重慶陶然居集團董事長在會上帶來了兩份提案,其中一份《關于停止使用“農民工”稱謂的建議》在網上引起很大的爭議。
他指出“農民工”概念模糊,主要是我國戶籍制度引發城鄉差別,隨著農村醫療、住房公積金、社會保險等福利的實施,“農民工”必將成為歷史。兩會前我在餐飲企業進行了一個問卷調查,在調查的100家餐飲企業近1000名80后、90后進城務工人員中,80%明確表示不愿聽到“農民工”這個詞語。他們認為這是對他們的歧視,同時很容易讓他們產生反感情緒,也讓他們與這個城市產生隔離。建議停止使用“農民工”稱謂。
但其實,解決農民工的這些問題已經是擺在我們各級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這些難題并不是通過改變稱謂就可以輕易解決的。如果政府不勸離致力于解決上述的實際問題,即使將農民工稱呼為職工或員工,或者再堂皇一點,男農民工叫白馬王子,女農民工叫白雪公主,又有什么用呢?
上一篇:19個 百萬年薪的崗位等你來拿
下一篇:豪華葬禮違規被罰款,涉事校長辭職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