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學子的賣菜經(jīng)
前些年有清華高材生當屠夫買豬肉,現(xiàn)在洛南又有學子畢業(yè)后擺攤賣菜,誰說象牙塔的小花朵只會抬起高昂的頭永遠不肯俯身呢。在南郊緯二街的早市上,向人打聽寇井宏,知道的人并不多,但只要問起誰是賣菜的大學生,便有很多人指著不遠處的寇井宏說,“就是那個賣菜的”。
“我是靠本事掙錢,一點兒都不丟人。”提起賣菜的生活,寇井宏笑著說。從去年10月份起,26歲的寇井宏就開始在緯二街、曲江新村、北里王村等村子擺攤賣菜。為了不耽擱生意,他每天早上不到4點就得起床,到朱雀交易市場批發(fā)蔬菜,早上5點左右就得趕往緯二街賣菜。之所以到緯二街賣菜,寇井宏說:“因為那邊不要攤位費。”

半年前,對賣菜一竅不通的寇井宏,現(xiàn)在儼然成了一個老菜販。不過,賣菜時也遇到過令他氣憤的事。去年年底,他晚上10點在三爻村賣菜時,幾個十八九歲的男孩圍過來說要買菜,沒等回過神,三輪車上裝有100多元的錢盒子就不見了。
想起賣菜前的生活,寇井宏眼里透出一絲無奈。2008年他從陜西航天職工大學數(shù)控專業(yè)畢業(yè)后,先后去過杭州等地,拿著簡歷奔波了一個多月,但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半年前,他辭掉工作回到西安時,看到報紙上關(guān)于大學生賣菜的報道,挺感興趣。2010年10月,寇井宏買來一輛三輪車,開始從市場批發(fā)蔬菜,在蔬菜早市上擺攤賣菜。然而,令他感到奇怪的是,每次同一價格批發(fā)來的菜,同行總比他賣得便宜。如果他也按那個價格賣,肯定會虧本。時間一長,他終于發(fā)現(xiàn)了里邊的貓膩。別家的菜比他家賣得便宜,但是稱菜的秤不夠量,不少顧客為了占小便宜,都買那些短斤少兩的菜。但他還是堅持了原則,賣菜時寧可少賣些也不短斤少兩。
昨日下午,記者來到寇井宏住的北里王村的一個只有十幾平方米的房間。靠近床的一個桌上,擺著一個用舊掛歷制成的記賬簿。翻開本子,里面密密麻麻寫滿了每天賣菜的收支賬目。“無論怎樣,總比以前在工廠打工強。”寇井宏說,除去每天的生活費、成本費等全部花銷,他每天平均能賺100元左右,最多的一次還賺了200元。
談到未來,寇井宏說他想今年7月份回老家批發(fā)一些土豆,重點做土豆生意。到年底,他打算考個駕照,買一輛好點的車,申請個商標,以后就專門做豆腐批發(fā)生意。
他說:“只要我努力,日子總會好起來的。”父母也很尊重他的選擇。
上一篇:白領(lǐng)最辛苦的六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