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農村的福利設施,民工也別一味進城
中國雖然一直都在快速發展,但由于人口基數大和發展不平衡等社會難題,至今還是一個農村包圍城市的發展中國家。我們還在經歷并且將持續經歷著一個農村人迫切想進城的時代。現如今總數已達1億左右的新生代農民工在為城市發展貢獻力量的同時,也面臨著“進入城市易、融入城市難”的難題。
為什么“一元公寓”會走紅
山東天元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桂玉代表說,上一代農民工都是為了養家糊口到城市打工,而“80后”、“90后”等新生代農民工和他們的父輩明顯不同。他們多是主動到城市,而且從一開始就不打算再回農村,渴望成為城市里的一員,過上城里人的生活。
“新生代農民工最難的就是尋找一個穩定的住處。”張桂玉說,為什么“一元公寓”會走紅?因為大部分新生代農民工沒有多少積蓄,買不起商品房,而廉租公租房連城市低收入人群都滿足不了。張桂玉說,城市應該為他們“量身打造”住房政策,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比如剛進城工作的農民工,可以選擇集體宿舍或藍領公寓,費用由企業或政府適當承擔;時間長的,政府應該提供經適房。
青島琴島律師事務所主任楊偉程代表說,農民工處境不佳,主要表現在拖欠工資、不簽合同等侵害農民工合法權益的現象普遍存在。還有,他們雖然生活在城市,但無法享受到城市的公共服務,比如醫療、社保、子女上學等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為城市建設、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但他們在城市的生活境遇卻并不理想。這容易挫傷工作熱情。”楊偉程說,但即使這樣,新生代農民工仍不愿離開城市。楊偉程曾調研了許多農民工,發現他們表面上說不愿留在城市,其實內心里都想留下,但障礙在于生活中處處碰壁。“他們覺得自己不是城市的主人。”
提高技能實現體面勞動
臨清三和紡織集團董事長宛秋生代表說,現在一些地方出現的“民工荒”是結構性的,主要是熟練工人和技術工人供給不足。而新生代農民工多數是從學校直接進了城,文化程度比傳統農民工明顯提高,但專業技能不如長輩,尤其是他們不愿從事臟、累、“沒出息”的工作,就造成就業難和招工難同時并存。兩難背后,反映出當前農民工就業前培訓、崗前培訓和適應性技能培訓機制的缺失。
山東華夏職業培訓學院院長夏春亭代表說,目前對農民工的培訓多由農民工輸出地承擔。一些職業學校還是書本上的東西教的多,因為要加大實習力度很難,學校要建實驗基地,經費普遍緊張。政府需要建立一個長效常規機制,進一步給予多方面的扶持。另外一方面,企業作為用工主體也應當是培訓主體,不僅在員工上崗前,還要在在崗期間進行技能培訓,這可以促進用工需求與培訓內容有效銜接,提高針對性和有效性。
山東五征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姜衛東代表發現,現在企業用工青黃不接現象越來越嚴重,尤其在制造業等傳統型產業表現突出。老工人退了,新人卻沒能掌握技術。企業產品結構轉型,沒有技術隊伍支撐肯定不行。姜衛東建議,應當創新機制,鼓勵“師傅帶徒弟”,讓一些“絕活”傳下來,這樣既可以增強企業競爭能力和發展后勁,還可以使農民工在學好技術的同時,實現穩定就業和體面勞動。
別一味往大城市里走
華泰集團董事長李建華代表認為,在大城市迅速解決戶籍的問題不現實。他建議新生代農民工要主動轉變觀念,別盲目地都往大城市里鉆,因為“在縣城、城鎮就業應該更有穩定感和歸屬感。”李建華說,企業應從長效機制著手,用“房子、車子、票子、位子”把農民工留在城鎮。
煙臺二中教師郝翠娟代表認為,政府應進一步改善中小城鎮的公共福利場所,讓農民工在中小城鎮享有同城市居民一樣的福利待遇、生活條件,這是解決農民工問題的關鍵。其中,要更多關心新生代農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要切實改進服務形式,讓流動圖書館、流動電影院真正走進農民工中間;文化設施要向農民工開放;要積極扶持打工者文化團體。
上一篇:調查發現“積分入戶”居然少人問津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