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輸氣站因能源節約當“杠桿班組”
在成都輸氣作業區成都輸氣站,似乎沒有不能“摳”的東西,電要“摳”,水也要“摳”,材料更要“摳”。2月25日,輸氣站“掌門人”陳蕾向筆者講述了她和伙伴們的“摳經”。正是下述的摳技巧,把他們的輸氣站“摳”成了“中央企業紅旗班組標桿”。
成都輸氣站日輸氣量達300萬立方米,擔負著成都片區100多家工業用戶、30多家CNG加氣站和160萬戶居民的供氣任務。“這么大一個站,不處處‘摳’哪行?”,陳蕾快人快語:站上生產生活用電指標3800千瓦時/月,水100噸/月,不“摳”一點,成本就上去了。于是,站上先在10名員工中進行思想發動,在各個開關上均張貼起“請盡量用自然光”、“最后一滴水是眼淚”的“友情提示”。時間一長,節能意識漸漸濃厚起來,只要不影響視線,員工們都不開燈。以前可不是這樣,因為沒有用電指標,不僅燈長明,而且在夏季里,大家離開寢室時,順手就打開了空調,圖的是下班回去涼快。現在“摳”出了新模樣,人走燈滅,門關電停成為常態。
站上光探照燈就有12盞,面對這只“電老虎”,大家想了一個好點子:每6盞替換開。每到晚上,除必要的安全照明外,其余燈光均關閉。結果,站上不僅保證了安全,還把“老虎”趕進了籠子里。2010年底一算賬,月月用電未超指標,最低的一個月僅2000千瓦時。
電和水省著用,材料消耗更是“摳”到了家。值班員工巡檢和維護保養設備時,需要現場記錄設備狀況和運行數據,大家便將填廢的報表裝訂成冊,在上面記錄后再輸錄到電腦里。這樣,一年里基本可以不買新的筆記本;打印機“吐”出的紙張痕跡不顯時,員工們取出墨盒整理后繼續使用;打印機出現故障時,維修人員一來,僅“門診費”就是120元,陳蕾心疼得不得了,此后,對一般的故障,陳蕾通過網絡向廠家售后服務人員咨詢,或在QQ上尋求幫助,自己動手排除。一年下來,僅“門診費”就省下了2000余元。
站上清潔閥門時,要大量使用棉紗。陳蕾和伙伴們硬是在輕飄的棉紗里“摳”出了效益。大家在清潔絲桿時,因只有積塵,用新棉紗擦去即可;油污重的地方,先用清潔絲桿后的棉紗擦拭,待油污減輕時再用新棉紗清理,如此循環使用。陳蕾說,站上每次領5公斤棉紗,采用“循環法”可用3個月,而以前不到1個月便告罄。
下一篇:吉林災民上京當保安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