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徹底應對民工荒?
春節之后民工難招早已不是新聞,“民工荒”年年“如約而至”。相信未來一段時期內“民工荒”仍將成常態卻鮮有異議。今年“更有新氣象”:不僅珠三角、長三角一如既往,甚至連中西部也加入此等行列,以致其中不少地區紛紛出臺軟硬兼施的“留人”措施,而被外界視為“截留”、“爭奪”。
首先,能成為搶手的“香餑餑”,對廣大農民工而言,無疑是一大利好,讓這些長期這些徘徊在城市邊緣的“候人”,也感受了一把被人追捧的幸福,或許還會工資上漲,福利提高,地位上升,這不正是“以人為本”的追求嗎?
其次,對企業而言,“民工荒”往往意味著要想再招到合適的工人必須要相應調整農民工權益保障的政策,而調整政策的結果是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從表面上看這加重了企業的負擔,但從更長遠的角度來分析,則是企業進行產業升級的動力。
可以說,農民工為中國經濟的“低成本”發展,為中國商品競爭世界市場,提供了最大的優勢。但同時,也讓中國經濟對低端產業、不需要多少技術的行業和沒有創新的企業,產生了強烈的依賴。原因很簡單,如果僅僅憑借廉價勞動力就能讓企業獲利,又有誰會愿意投入巨資來提高企業的技術水平和進行產業升級呢?所以,中國的經濟結構調整雖然被列為政策目標多年,但實際進展卻不盡如人意。
“民工荒”的出現,有了讓這一現象發生改變的契機。一方面,“民工荒”將迫使企業提高農民工的工資,使他們能更多地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而隨著其收入的增長,巨大的消費潛能將有可能轉變為實際的消費需求,所謂“通過擴內需來保持經濟增長”也就有了更多的依靠。
不僅如此,隨著農民工消費品位的提高,也將逼迫曾經以這些人為消費對象的低端產品逐漸失去市場空間,因此,企業不得不調整產品結構,此乃產業升級的一重含義。
另一方面,隨之企業成本的提高,企業曾經賴以生存的“低成本”優勢將逐漸消失,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謀求生機,就不得不另覓他途,于是企業在成本的重壓之下將“被迫”更多地依靠技術升級和品牌建設,此乃產業升級的另一重含義。
因此,使盡軟硬手段爭搶民工,不如下番苦功夫率先轉型。
上一篇:貢覺縣嚴抓民工工資兌現工作
下一篇:筠連縣為民工創業提供眾多條件
無需注冊 快速免費咨詢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