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開展社區調解勞動爭議試點工作記事
“居民來上訪,別著急,先填個表格,把問題和信訪接待員說明,社區能解決的就幫忙解決,無法解決的提交相關職能部門。”3月18日,記者就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在基層的運行情況,來到吉林市船營區南京街道五中社區,該社區書記趙會潔介紹說,社區近一年來共接待有關勞動爭議的上訪事件52起,在社區信訪人員的調解下,基本實現了市里提出的把勞動人事爭議化解在基層和初始階段的目標。
“盡量把矛盾解決在基層,讓群眾少跑路”——以此為工作宗旨,吉林市在全市每個區選擇兩個社區進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訪工作進社區”試點。一年來,涌現了船營區南京街道五中社區等6個全省先進試點單位。
在五中社區服務大廳內,趙會潔正拿著《社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訪登記表》給記者看,這時一位滿頭白發的老大爺走了進來,“這不是陳大叔嗎,快請坐!”通過談話記者了解到,他叫陳乃文,今年已經73歲了,原是吉林市昌邑區油脂化工廠廠長,因檔案丟失無法辦理集體企業未參保人員參保退休手續,于2010年4月26日到五中社區上訪,負責信訪工作的副組長田莉麗和負責社保工作的董淑清積極協調溝通上級有關部門,讓陳大爺按照市里下發的文件,用以前的先進工作者證書辦理了退休手續。陳乃文說:“當時我對社區不抱什么希望,就是來看看他們的態度,要是不好我就直接上市里,沒想到社區工作人員這么誠懇和熱心,及時幫我辦理了退休的事兒,太感謝他們了,這不沒事兒散步,就來看看這些‘恩人’。”
當記者問到在工作中出現爭執如何處理時,趙會潔說:羅志才就是一個典型,2010年9月,他在大東門的萍香大廚飯店的東餐廳當鐘點工,應聘時給該飯店交了200元抵押金,因工作需要飯店負責人讓他到西餐廳工作,他不愿意去,就發生了口角,爭執中羅志才被負責人毆打,他馬上到南京街派出所報了案,也找到市、區人社局上訪,要求飯店還其抵押金,并付20天工資500元。社區得知消息后,主動找到羅志才,了解到他因沒帶身份證無法立案后,給了他50元的返鄉路費,并把此事交辦到南京街道勞動和社會保障事務所,后來此案妥善處理了,羅志才也得到了應有的補償。
家住五中社區10委32組的于桂清今年54歲,是個體經營者,自己交社保多年,由于自己繳費不滿15年,不給辦理退休,就業局給這部分居民辦理就業失業登記證,給予50%報銷社保補貼,可她年過50周歲,不符合辦理條件,她于2010年5月13日到該社區上訪。田莉麗多次與人社局協商,并找到相關資料證明,從2007年開始,“4050”人員到夠退休年齡之前,每年可返還本人到社保公司所繳費用的50%的國家政策。這樣,于桂清在社區辦理了就業失業登記證后,報銷了上年50%的社保。
“我這個站長負責全面工作,具體事務由副站長李麗負責。”來到嶺前社區,王輝書記把記者帶到了負責該社區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工作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訪站。“我們社區地處半山腰,經濟落后,流動人口多,信訪工作不好做呀!”李麗說:“2010年2月,經社區介紹,王志龍到吉林市華博玻璃廠工作,工作了一個月后,單位卻不給開工資,便來找社區,我和王書記三次與該單位聯系協調,在10天之內為他解決了工資問題,后來,王志龍又被該廠招回工作,現在還升為組長。”
“我給你說一個農民工上訪的事兒”王輝也打開了話匣子,農民工慈亞波2009年來到嶺前社區,在豐滿壩西東風建筑工地工程隊做飯,每月工資800元。當年8月,因腳手架倒塌,他的腰部被砸成重傷,工地負責人給他送到醫院后便不管了,什么費用都不出,家屬去工地找工程隊時,他們卻說慈亞波來工地時有言在先,必須照顧好自己,我們工程隊除工資外,什么待遇都沒有。無奈之下,他愛人找到了社區信訪接待站,接待站的工作人員查找《勞動法》,找到了法律依據——用工單位必須負擔在單位工作期間造成的工傷醫療費、工時費。最終,工地報銷了4200元的醫藥費,雙方持續近一年的糾紛得到了解決。
目前,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已經在全市286個社區全面建立起來,2010年共接待調解勞動爭議2025件。“勞動爭議找社區”正在江城深入人心。
上一篇:清浦法院積極化解勞動爭議糾紛
下一篇:白白領易患“年關綜合癥”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