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邑縣打造“就業、社保、維權”服務體系
“創業小額擔保貸款,真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8月18日,博洋家紡臨邑專賣店經理張其勇拿到5萬元小額擔保貸款后興奮地說。近年來,臨邑縣不斷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立足就業服務、社會保障和勞動維權三項重點工作,著力打造“就業、社保、維權”三大服務體系,實現了就業、社保、維權服務“三駕齊驅”。
建平臺 搭金橋 為民利民
“我公司需要縫紉工和業務員60人,今天有27人與我公司簽訂就業意向,下周四我們還來。”8月12日,在臨邑縣就業創業市場 “周四招聘會”現場,貝依格服飾公司的工作人員說。今年以來,該縣建成啟用了全市首家縣級就業創業市場。市場服務面積達3000平方米,設有8個服務區域、144個招聘攤位,服務規模在全市各縣市中名列前茅。市場固定周四為招聘日,積極為用人單位和求職者提供優質服務。市場啟用以來,累計接待招聘用人單位500余家、城鄉勞動力和各類人才5800余人,用工供需雙方現場累計簽訂就業意向4100余人。
同時,該縣通過實施就業創業金鑰匙培訓工程,推動創業小額擔保貸款,強化就業創業扶持。并依托各鄉鎮街道建立了鑫都創業示范街、臨盤魚鴨混養示范基地等11家創業示范基地,依托索通碳素、恒源石化等6家大中型企業建立了大學生就業見習基地,依托縣就業創業市場建立了創業模擬實訓室、大學生創業孵化室,提高就業創業成功率。今年以來,全縣新增城鎮就業4536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7243人,就業創業培訓5012人,政策扶持創業312人,帶動就業1500余人。
抓管理 強服務 便民惠民
“現在辦理社保手續真方便,在這一個大廳就能辦結!”8月16日,在新建的臨邑縣社會保險服務大廳里,參保職工王建華在辦理完了醫保、養老和工傷保險的相關業務之后說。今年以來,該縣整合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建成啟用了能夠集中辦理各項社會保險業務的社會保險綜合服務大廳,方便了群眾,節約了資源。
同時,該縣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險制度,著力提升社會保障水平,全力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今年以來,全縣征繳社會保險費1.6億元,同比增收3700萬元,創歷史同期新高,其中企業養老保險擴面1600人、征繳7691萬元,同比增收1875萬元;支付各類社會保險待遇1.2億元。還積極提高社保待遇,提高了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離休干部的生活補助標準、失業保險金標準;將企業和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的撫恤金、喪葬費及遺屬補助納入社會統籌,由企事業單位支付改為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付,既徹底解決了拖欠問題,又減輕了困難企事業單位的經濟負擔;將“老工傷”納入社會統籌范圍,確保“老工傷”人員的待遇。
該縣還積極推行社會養老保險城鄉全覆蓋,近期被確定為國家新農保和居民養老保險“雙試點縣”,全面啟動了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該縣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個人繳費標準設定100元、200元、300元、500元、800元、1000元6個繳費檔次,參保居民可以自主選擇。按照“繳費即補、多繳多補”原則,縣財政將根據參保居民的繳費檔次給予每人每年30-50元繳費補貼。明確要求在國慶節前將符合條件的老年城鄉居民的7-9月份養老金發放到位,確保發放率達到100%。要在11月底前,完成城鄉居民參保繳費任務,比省市要求提前1個月。
求創新 謀突破 安民樂民
7月18日,經多次調解,馬某訴某機械制造公司的工傷待遇賠償爭議案得到妥善解決。爭議雙方達成調解意向,被認定為工傷10級的馬某獲工傷待遇補償金3萬元。該縣加強勞動維權,建成了服務面積500平方米的縣勞動維權服務大廳。大廳設置政策法規咨詢、維權舉報投訴、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工傷申請認定等服務窗口,并設立投訴舉報電話、監督臺,積極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面對面”、“心貼心”的維權服務。
同時,積極實施勞動維權“三四三”工程。首先,堅持“預防為主”,實施了“送法企業”、“案件回訪”和《仲裁建議書》“三項制度”,積極完善勞動爭議預防工作機制。其次,堅持“調解為主”,積極實行案前調解、庭前調解、庭中調解、庭后調解“四步調解法”,把勞動爭議調解工作貫穿于案件處理的全過程。截至7月底,處理勞動爭議案件75起,案外調解47起,調解結案21起,勞動爭議案件調解成功率達到91%。第三,堅持“基層為主”,采用“三種模式”織就基層調處網絡。即在距離縣城較遠的德平鎮和駐臨企業、鄉鎮企業集中的臨盤街道,設立了兩處高標準的勞動爭議派出仲裁庭;在各鄉鎮(街道)建立勞動爭議調解中心;在各用人單位推行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制度。截至目前,全縣12個鄉鎮(街道)均建立了勞動爭議調解中心,39家企業建立了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今年以來,各基層調解組織共受理各類勞動爭議案件73件,處理結案65件,涉及81人,涉案金額220萬元。
重基層 延觸角 親民富民
“劉愛英主任是俺的致富引路人,她使俺實現了致富夢想!” 8月19日,臨盤街道辦鴨農趙霞指著一排鴨舍激動地說。去年5月,趙霞在該街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所的劉愛英主任的動員和幫助下,參加了街道養鴨協會組織的培訓班,并在臨盤魚鴨混養示范基地實現了創業。目前,趙霞養鴨3500余只、養魚5000余尾,年純收入可達15萬元。
近年來,該縣高度重視人社基層服務平臺建設,進一步規范鄉鎮(街道)、社區人社服務機構,12個鄉鎮(街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所和118個社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站都在沿街位置掛牌服務,并配齊鄉鎮、社區專職管理和兼職人員。同時,推行村級勞動保障協理員制度,全縣856個自然村均配備了1名勞動保障協理員,構筑起了基層人社工作服務網。“臨邑縣建立了集就業創業、社會保障、勞動監察、爭議調處‘四位一體’的基層人社服務平臺,全面推動人社工作向鄉鎮、街道、社區和村莊延伸,有力地促進了人社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該縣人社局局長楊新生介紹說。(臨邑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程元金 廉鴻鶴)
無需注冊 快速免費咨詢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