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文區基層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成效顯著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基層公共服務平臺是連接政府和人民群眾的紐帶,是為群眾提供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的直接載體。山東濰坊市奎文區人社局立足建立自上而下、上下貫通的便民服務渠道,全力抓好基層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綜合服務水平明顯提高,各項業務得到了長足發展。
基層機構全面建立,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始終圍繞“理念、布局、制度、功能、流程”統一的標準,按照“機構、人員、場地、設施、制度、工作”六到位的要求,在8個街道統一設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所,在99個社區統一設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站,并對服務大廳進行了統一規劃設置。街道服務大廳統一設置“就業服務、社會保障、人力資源、勞動關系、調解仲裁、勞動監察”6個服務窗口;社區服務大廳統一設置“人力資源、社會保障”2個服務窗口,真正實現了一站式對外服務。
基層人員配備充實,整體素質明顯提高。各街道采取內部調劑、競爭上崗等形式,對街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所人員進行了充實調整,全部達到5人以上。各社區也安排至少一名工作人員具體承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務。區人社局在此基礎上,組織了基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專管員公開招聘工作,通過筆試、面試等程序,選拔了60名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大學生擔任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專管員,進一步充實了基層工作隊伍。積極組織基層工作人員參加了市人社局統一組織的業務培訓,系統學習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相關法律法規、政策規定和與群眾密切相關的業務知識、服務流程等,切實提高了基層綜合服務能力。
經費保障更加有力,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在積極爭取省專項扶持資金的基礎上,區、街兩級財政加大投入,配備了微機、打印機、傳真機、指紋識別器、社保卡讀卡器、檔案櫥柜等,進一步配齊、配強了辦公設備,安裝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專用業務軟件,實現了市、區、街、居四級網絡互通,辦公自動化水平大大提高。所有街道服務大廳全部安裝了電子顯示屏和觸摸屏,并實現了各項政策、信息的滾動發布,信息化服務能力明顯增強。
規章制度更加完善,服務能力明顯增強。統一制定了街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所、社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站工作職責,明確了基層平臺承擔的具體工作任務。制定了涉及就業、社會保障、人力資源、勞動關系、勞動保障監察、勞動人事爭議仲裁6大業務范圍的十幾項業務服務流程和優質服務窗口建設標準及首問負責、“零失誤”、“零投訴”等制度,切實規范服務行為,提高服務質量。制定了基層平臺信息統計制度,將屬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業務的報表精簡合并,實現一表多用,切實改變“上面多根線,底下一根針”的現象,提高了基礎信息的準確性。
基層綜合功能聚集,平臺服務優勢凸顯。目前,奎文區已經全部建立了基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平臺,既為廣大居民搭建了一條暢通高效的服務通道,也推動了全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的快速發展。2011年前三季度,全區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3201人,完成市下達年度計劃任務的71%;市級以上充分就業和諧社區達到24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2家;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就業局勢保持持續穩定。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累計新增參保11402人,超額完成市下達年度擴面任務;累計征繳保險費22566萬元,社會保險基金支撐能力明顯增強;各項社會保險費全部按時足額發放,保障了各類參保人員的切身利益。以區勞動保障監察指揮中心為核心,輻射全區的勞動保障監察網格化監管體系全面建成,納入監管用人單位達到8000多家,有效降低了勞動保障違法案件發生率;各街道、社區、區屬規模以上和教育、衛生等所屬學校、醫院建立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230多家,有效預防了因勞動人事爭議糾紛引發的上訪問題,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維護了社會穩定。在全市率先完成了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的兩大并軌,實現了社會保障制度全覆蓋,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將參保工作重心由區社保服務大廳前移到各社區,實行“區社保中心現場答疑”、“銀行現場收費”和“社區現場參保”的一條龍服務模式,實現了參保資格認證、參保登記、保費收繳、信息錄入一體化運作,讓廣大居民足不出社區在家門口就可參保,深受參保居民歡迎。(奎文區人社局)
上一篇:黃梅縣醫保局多舉措方便居民參保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