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勞動糾紛增多——謹防員工“情緒中暑”
浙江日報8月5日訊原本老實巴交的女員工,竟因為一點小事和老板對罵并辭職。老板有點摸不著頭腦,他并不知道,實際上這位女員工已經“情緒中暑”了。
酷暑時節,企業往往重視預防員工生理中暑,卻容易忽略其“情緒中暑”。在高溫的環境下,員工容易煩躁不安,如果這種情緒不能得到及時疏通和釋放,可能會產生嚴重后果。近日,杭州市蕭山區瓜瀝鎮勞動保障監察中隊連續接到兩起投訴,都是紡織企業員工與老板發生爭執,要求離職結清工資。
“我不干了,你們幫我討回工資!”前幾日,江西人胡女士氣沖沖走進勞動保障監察中隊。她今年47歲,在蕭山臨港工業園區某紡織企業做操作工,工作兩年多了。勞動保障監察員給她泡一杯茶,她才慢慢道出原委:企業車間溫度超過40℃,工作時常常汗流浹背,精神無法集中。當時,她看到墻邊有堆放裝布料的紙箱,就撕下一小片紙箱,拿在手里當扇子用,結果被老板看到,認為她損壞財物,罰款30元。“我一下就火了,對著老板開罵。”胡女士要求,結清一個月工資3500元。不久,胡女士的老板沈先生趕來。監察員調解了1小時也沒結果。最后,沈先生結清工資,雙方不歡而散。“平時她話不多,人挺隨和,怎么一下子這么暴躁?”沈先生有點想不通。
無獨有偶。瓜瀝鎮長巷村某服裝企業女工張女士也來投訴老板。原來,天太熱,她在車間操作時吃棒冰,不巧被老板撞見。老板認為,她吃棒冰時,如果不小心棒冰水滴到布料上,會造成次品,就劈頭蓋臉對她一頓罵。張女士馬上表示“不干了”,以老板不給結算工資為由到中隊投訴。勞動保障監察員盡了最大努力,企業老板孔先生表示可以既往不咎,但還是不能讓張女士消火。最后,張女士領走2800元工資,這事才告一段落。
“這兩起投訴中的兩名女工,應該屬于‘情緒中暑’。”瓜瀝鎮勞動保障監察中隊汪飛鳴說,眼下正值酷暑,一方面,企業要盡量改善員工工作生活環境,如增加通風通氣設備,放置一些冰塊等降低溫度,適當配備一些降溫飲料和防暑藥品等。與此同時,更要給員工營造一個清爽的心情。
“尤其是在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用工條件比較差,更應該注重改善工作環境。”汪飛鳴說,管理者要做好員工情緒的減壓,適當減輕員工工作量和工作時間;盡可能少批評員工,使之工作時身心放松;為員工提供一個宣泄情緒的渠道,引導他們大膽傾訴。管理者要積極耐心地疏導,及時化解矛盾,消除不良情緒。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