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煮夫”客串容易,職業化難
房子、股票、婚姻,似乎永遠都是能激蕩起無窮口水的話題。眼下正在各大衛視熱播的電視劇《婚姻保衛戰》,又激發了網友對現代婚姻種種話題的探討興趣。
在《婚姻保衛戰》中由黃磊扮演的許小寧,已迅速成為2010年夏天的新款偶像男。與2009年的由電視劇《蝸居》演繹出的“萬人迷”宋思明所不同的是,許小寧沒有宋思明的權勢,也沒有擺平一切問題的雄厚資本和過人手段,甚至沒有那種亦正亦邪的獨特氣質散發出的咄咄逼人的魅惑。許小寧代表著另一類男人,不那么氣勢非凡,但他有著這個時代的男人身上日漸稀缺的品質:忠誠、負責、善良、隱忍、體貼又不乏智慧、活力、情趣。
許小寧正在成為一個流行的話題,還有一個重要的背景:他是一個優質的 “家庭煮夫”!他一直心平氣和地做妻子蘭心“背后的男人”,做飯洗衣帶孩子,身心投入地支持女強人型的妻子打拼事業。而在妻子遭遇諸如健康問題或者陷入事業困境時,他又能挺身而出,用他的的人生經驗和智慧,幫助妻子安然渡過難關。
“嫁人就嫁許小寧”,當許多女性由衷地表達出這樣的擇偶新姿態時,我們也不得不開始思考這樣一個極具現實意義的命題:“家庭煮夫”,是不是婚姻模式的一種進化?
從女性的角度解讀——
“煮夫”是理想,但不是目標
洗衣、做飯、打掃屋子、帶孩子,給妻子端茶遞水、推拿按摩……這就是許小寧的日常生活。而妻子蘭心,則整日在商場上貌似強悍地打拼……這一切,看上去讓人有些輕度的錯愕,但當事人雙方,似乎很享受這樣的生活模式。
而讓人多少有些意外的是,“家庭煮夫”越來越成為被男人們認可的新身份。一項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地開展的調查顯示,在28歲到32歲的男性白領中,分別有22%、73%、34%、32%的人愿意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當“煮夫”。
這個調查數據,或許令女人們欣喜。但注意,這個數據的前提是: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當“煮夫”。什么是條件許可?也許是世俗的判定男人成功的標準不再是看他的官階、薪水、座駕;也許是男人自身價值觀的變化,金錢、權力、美女,不再是男人的人生的三大欲望;也許是國家福利體系地進一步完善和健全,讓男人們擁有足夠的生活安全感……但這其中的任何一條,都遠比男人學會做一道新菜難度系數高十倍。
所以,當“家庭煮夫”,對男人而言,最大的障礙不是經濟層面的,也不是技術層面上的,而是心理層面上的。讓他們像許小寧那樣死心塌地做女人背后的男人,他們會有無數個心理障礙:在人前的如何保全面子?婚姻中能有多少話語權?
而與此同時,“家庭煮夫”在女性那里,需求又是如此旺盛。越來越多女人們視為好丈夫的必備條件之一。在國內最大的婚戀網站世紀佳緣關于“家庭煮夫”現象所做的網絡調查中,有44%的女性表示愿意嫁給家庭煮夫,有85%的女性期待自己的另一半能“出得廳堂、入得廚房”。
而在國外,許小寧式的男人也正大行其道。在英國,一個新名詞正流行——SAHD(stay-at-home dads)。在英國,有60萬男性在家里當全職丈夫,是10年前的10倍。而在美國,至少170萬個失業的已婚男子靠妻子來支付家庭生活賬單,一家電視臺還為此開播了名為《好萊塢“家庭婦男”》的節目,大受歡迎。
但這并不預示著,在中國,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的婚姻模式,正在或即將發生革命,男人們可以把掙房貸、車貸、兒女教育費的差事交給女人,然后去研究回鍋肉的新做法……事實上,“男人回家”,更像是一種理想,而非一種現實。
就如同不少女性網友的質疑:許小寧這種溫柔體貼的小男人,當然讓女人喜歡得緊,甚至會讓女人滋生一種寵物似的柔軟感和親近感,但許小寧這種男人,女人累了可以靠著歇息,女人事業出現危機了,可以躲在他身后,由他立馬橫刀,擺平所有障礙……這樣的男人,里里外外,都要拿得起,放得下,基本上就是一個超人了!哪兒找去?
女人們的這份清醒,源于對男人能量的客觀認識。事實上,做一個“上得廳堂又下得廚房”的男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對男人的動手能力、膽識謀略、心理素質,都是一個近乎苛刻的考驗。很顯然,大多數男人,經不起這個考驗。也就是說,“家庭煮夫”客串一下,可以,職業化嘛,任重道遠。
所以,“嫁人當嫁許小寧”,從女性的角度來解讀,它是當下女性婚姻價值觀趨于理性和健康的一個標志,它是一種積極、美好的新婚姻價值觀。當女性的擇偶標準從“寶馬男”式的物質至上,到“宋思明”式的實用快捷主義,再到“許小寧”式的講求舒適度,多少反映了都市女性婚戀觀的進化,她們的心態開始由功利、激進、浮躁變得簡單、溫和、純凈。她們不再把婚姻當生意來做,而是當事業來經營,在一菜一茶中,細品婚姻生活的點滴滋味。
從男性的角度解讀——
專職“煮夫”難,階段性“煮夫”易
《婚姻保衛戰》導演趙寶剛對“家庭煮夫”的態度,或許可以代表男性的一種較為普遍的心理。
趙寶剛說:生活中存在“家庭煮夫”是無可爭辯的,至于這個群體具不具有典型性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戲里給大家呈現了女人對于男人的一種期盼和欲望:她們既希望自己事業成功,老公能在家支持自己,按個肩揉個腿多舒服;又覺得在家的男人會不會有失自己的面子,這是一種很矛盾的心態,也是女人自己該反思的問題。
我用“許小寧”這個人物替大家試著走一回“煮夫”的路子,這實際上是一種社會文化的超前消費。事實證明還是有不少男人會羨慕的。其實我欣賞的是許小寧的心態,男人最好做“階段式煮夫”,在家庭允許的條件下走一段停一段,換一種活法兒給自己“充電”,這樣才會是“成長型男人”。
比較有意思的是,趙寶剛也曾做了6年的煮夫,每天保證為妻子做出四菜一湯。從某種意義上講,許小寧這個角色,有他個人體驗的痕跡。
而許小寧的原型,據說是著名導演李安。李安曾在事業不得志的時期在家洗菜做飯帶孩子長達6年。那6年,李安的銳氣和激情,在這種日復一日的瑣碎的重復中,幾乎消失殆盡。后來還是妻子不斷的棒喝和刺激,讓他意識到,這不應該是他人生的最后內容。于是,李安開始大量閱讀,大量看片,并開始著手練習寫劇本,可以說,這段歲月成了他后來事業全面爆發的一個重要的積累期。對于李安或者趙寶剛而言,“家庭煮夫”是一個有趣且有益的人生體驗,是人生的一種高明的進退和平衡。
但如今,越來越多男性主動成為“煮夫”,當然沒有賦予李安、趙寶剛這樣重要的“人生意義”。他們以“煮夫”為榮、為樂,從男性的角度來解讀,我們得出的結論是:“煮男”是時代背景下的必然產物。用“煮夫”的話來說:享受的就是這個過程。
男人是理性的,女人是感性的。即便是燒菜,男人也會弄得很專業。因為專業,就必然派生出諸多樂趣和成就感。比如做一道黃燜豬手,一個有心得的“煮夫”,可以寫出上千字的洋洋灑灑的博客,從如何選擇豬蹄,到祛毛的技巧以及調料的運用……津津樂道之中,鋪陳出來的,卻是對生活的一種細節的講究和質感的追求。
在一個資深“煮夫”眼里,每一道菜,從食材到調味品再到火功,都可以條理化、數據化、理論化,同時又可以不斷地改良甚至革命,這其中的樂趣,當然比美味本身,更耐人尋味。
所以,“煮夫”悄然流行,代表的其實是一種生活情趣的泛濫。或者說,當男人們厭倦了職場的風起云涌、明爭暗斗,膩味了電視節目的無聊清淡、千臺一面,他們把“煮夫”當成了一種自我解壓的方式,它成本不高,操作性強,因此漸成風尚。
在瑞典,“家務丈夫”已作為正規術語寫進了法律。法律明文規定,孩子出生之后,夫妻雙方均有權選擇誰待在家里照看嬰兒,誰繼續上班。如果男方決定擔任“家務丈夫”,國家將在近一年的時間內,支付其原先工作報酬的80%。這樣的休假通常被稱為“產假”。他們還有專門的“父假”,時間為450天,須在孩子8歲之前休完。
中國男人沒有這么好的社會福利,絕大部分男人,還必然承擔起用養家糊口的多數義務和責任,在“家庭煮夫”尚不能職業化的社會背景之下,男人們“客串”一下“煮夫”,倒不失為一種有趣的體驗,也是對女性需求的一種關照。
言情大師海巖說:家庭生活是一個很現實很具體的過程,既瑣碎,又累人,夫妻百年,找個脾氣好的遠比找個模樣好的重要。
能花半天時間,為家人精心烹制一道黃燜豬手的男人,脾氣肯定不壞,值得擁有。
上一篇: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可網上辦理
下一篇:導致外來務工人員社保瓶頸的緣由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