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長退休年齡,讓人很不安
9月10日,人保部副部長王曉初透露,目前,我們對退休年齡的問題還在進行研究,這個問題需要綜合考慮中國人口結構變化的情況、就業的情況來研究。我們注意到國外有一些國家在討論或者已經決定要提高退休的年齡,同時我們也注意到這個問題在國外也存在一定的爭議,比如最近有一些國家發生了比較大規模的游行。(9月12日《羊城晚報》)
盡管“延長勞動者退休年齡的問題還在研究中”,但還是讓人油然而生不安之感,從目前各種態勢來看,延長勞動者退休年齡,是遲早的事。誠然,我國正在邁入銀發社會,數據顯示,到2030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占比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到2050年,社會進入深度老齡化階段。但與此同時,與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比,同是老齡化社會,我們是未富先老,當我們垂垂老矣,何以心安?這是一個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發布的報告認為,中國老齡化程度的加深、人口紅利的喪失,將可能導致人均GDP、投資和資本存量的增長速度持續下滑,以及公共債務規模的持續擴大。這些的確都是很現實很嚴峻的問題,延長勞動者退休年齡,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紓解這些現實命題的嚴峻性。但在筆者看來,延長退休年齡不能率爾操觚,首先應征求民意,今年3月,某門戶網站的一項調查顯示,高達8成以上的被調查者反對延遲退休年齡,僅有1成多的人支持延遲。
為何反對?也許不少網友的心聲能說明這一點。有網友稱,“看到這個消息太灰心了,目前到了60歲左右,就已經有很多疾病了,按照目前的生活水平和醫療開支,怕看病都沒錢啦,難道自己繳付的養老金到死才發回帶下棺材嗎?”還有網友分析,“同意延長退休年齡的是:一、戀其高位者;二、工資福利優厚者;三、養尊處優者;四、專家。反對的是:一、被就業者;二、被工資增長者;三、基層為牛馬者;四、自我繳納養老保險者。”也許這些說法不盡全面,也有偏頗之處,但這些都是民意的呈現。
應該承認,對于絕大多數普通工人等工薪階層來說,他們自然很希望按時退休,因為一旦到齡退休,就意味著就可以享受到應得的社會保障,從此不必再辛苦上班;對于那些自費繳納養老保險的人,當然更希望不延長退休年齡,否則,延長幾年退休年齡,他們就要多繳納幾年的養老保險。經濟本來就不寬裕,一延長無疑會更加捉襟見肘,同時,越遲享受到應得的社會保障,就越意味著越得打拼,身體的消耗程度越大,身體一旦差病弱的地步,即便有機會享受養老金,還能享受幾年?因此所謂的“難道自己繳付的養老金到死才發回帶下棺材嗎”也不是沒有道理。
需要探討的還有,延長退休時間與養老基金虧空有沒有直接聯系?眾所周知,我國社會保障體制目前遇到的一大問題是,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支付壓力越來越大。對此,一些官員和學者紛紛稱,“提高退休年齡是養老金‘空賬’問題的新對策”,“延遲退休對緩解養老保險支付危機有積極作用”。諸如此類的設想,顯然是鋸箭療法,典型的轉移矛盾。按照這種邏輯,干脆國人老了都不領取養老家,或者退休年齡延長到八九十歲,一退休命就亡,根本不需領取養老金,如此一來養老金也就不會虧空了。有專家測算發現,退休年齡每延遲一年,我國養老統籌基金可增長40億元、減支160億元,減緩基金缺口約200億元。看來,延長退休年齡,真是彌補養老金虧空的“好方法”!試問,那些官員和學者為什么不追問,養老基金為何虧空?如何讓養老基金生利?
此外,一旦延長退休年齡,必將加重當前的就業難,這是顯而易見的問題。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尹成基透露,今年高校畢業生預計將達到630萬人,初高中畢業后不再繼續升學的學生有600萬人左右,另外還有大量城鎮下崗失業人員、軍隊退伍人員需要安排就業。全年需要就業的人員總數約2400萬人。另外,目前還有1億多農村剩余勞動力需要轉移。但是,我國大約只能安排1200萬人就業。就業之難,可以想象,一旦延長退休年齡,無疑加大適齡勞動力的就業難度。
延長退休年齡不如強化社會保障。盡管我們步入老齡化社會是不爭的事實,但讓國人老有所養,靠的是健全社會保障體制,而不是打延長退休年齡的主意,打量西方一些國家,他們同樣進入了老齡化社會,但他們在社會保障上用力甚大。政府應該在社會保障上加大投入,對社保體系進行科學設計,從而國人才會“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從而實現老有所安。此外,步入老齡化社會,人口紅利當然會逐漸消失,但應該看到,欲遏制這一趨勢,逐漸放開一胎化未嘗不可行。
上一篇:延長退休年齡宜“定活兩便”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