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人再就業背后的民生焦慮
當提到“月光族”時,人們往往與小青年聯系到一起。然而,報載在物價飛速上漲,而工資不漲的情況下,一群曾經為了國家奉獻出青春,坐等安享晚年的退休職工卻尷尬地淪為了“月光族”。沒有安全感的生活讓這群人開始想方設法再就業。于是,我們的爸媽又開始上班……
最近,有關延長退休年齡的話題引起了公眾熱議。不少人擔心老人推遲退休會搶年輕人的飯碗。當然,我并不排除有的老人閑不住,希望發揮余熱,讓生活過得更充實。但是看了高物價催生“月光族”老人,老人無奈再就業的新聞,令人五味雜陳。“月光族”老人主動“延長退休年齡”再就業應對物價上漲,既讓年輕一代汗顏,也值得政府反思。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經濟運行數據顯示,今年8月,我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3.5%,漲幅比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創下22個月以來的新高。1至8月,CPI同比上漲2.8%,較前7個月擴大0.1個百分點。“高燒”不退的食品價格成為CPI漲幅擴大的主要推力。數據顯示,8月當月,食品價格上漲7.5%,非食品價格上漲1.5%;城市上漲3.4%,農村上漲3.7%;消費品價格上漲3.8%,服務項目價格上漲2.4%。
對于高薪族與待遇較好的機關事業單位退休職工來說,物價上漲或許沒有太大的感覺。可對普通企業退休職工來講,物價上漲也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盡管我國退休職工養老金連年增長,但是仍然趕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退休職工除了贍養耄耋長輩以外,由于子女面臨住房、教育、醫療等多方面的壓力,老人還要“水往下流”。他們不得不重出江湖再就業緩解物價上漲,經濟窘迫的壓力。在我看來,老人無奈再就業實際上是一面民生鏡子。照出了民生之艱。
除了居民感受最深的食品漲價以外,在擴大內需、刺激經濟的大背景下,不少地方不少行業都出現了漲價苗頭。自來水漲價、天然氣漲價、居民用電階梯式改革,多座城市出租車價格調整。漲價風潮再起,百姓的消費信心再次受到打擊,百姓對物價越來越敏感,心理承受能力也越來越脆弱。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會刺激百姓脆弱的消費神經,百姓對物價問題形成了條件反射式的焦慮感。如何減輕相關行業的漲價壓力與百姓的生活成本,值得思考。
在我看來,“月光族”老人再就業,一方面提醒政府在物價(尤其是民生物資價格)方面體現責任擔當,在平抑居民消費價格、完善公共服務項目,增加公共產品供給,提高公共服務水平,保證民生產品價格穩定方面下工夫。另一方面,要繼續關心退休老人生活,提高養老待遇,完善養老服務。讓老人衣食無憂、安度晚年。
總之,只有切實解決好衣食住行醫等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才能讓普通百姓分享發展與改革的成果,避免“月光族老人”再就業的新聞灼痛我們的眼球。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