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計擴大就業
就業是每一位勞動者生存和發展的經濟基礎和重要保障,也是其融入社會、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的基本條件。我們要充分認識就業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將其擺到突出位置,采取切實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千方百計擴大就業。
就業事關穩定,就業是最大的民生。關心民生、解決民生問題首要的就是關心就業,解決就業問題。千方百計擴大就業,既是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也是我們保增長、促發展的重要保障。只有通過擴大就業繼續改善民生,讓人民群眾從發展中得到更多實惠,才能帶來更加旺盛的消費需求,才能促進我們的經濟穩步增長。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通過制定實施一系列政策措施,我國的就業再就業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進展,就業總量伴隨經濟增長而持續增加,城鄉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城鎮登記失業率穩中有降,成功地解決了經濟結構調整以及城鎮化進程中的就業再就業問題。在今后一段時期,國民經濟保持長期穩定增長,經濟結構進一步改善,將為就業崗位持續增長提供基本條件;我國把就業作為宏觀調控指標,納入各級政府考核內容,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將為擴大就業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
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國作為人口大國,當前又處在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的關鍵時期,人口基數大,勞動年齡人口總量大,農業富余勞動力規模大,就業困難群體數量大,就業的結構性矛盾較突出。今年,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就業壓力總體上持續增加和結構性用工短缺的矛盾并存。因此,我們要充分認識就業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千方百計擴大就業。
具體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這就要求對經濟發展施加有利于擴大就業的影響,對勞動者就業給予政策支持,對企業用人給予政策鼓勵,對困難群體加大政策扶助,對市場供求及時跟蹤引導,對失業進行預防和調控,對社會保障制度加快完善。一要全面貫徹實施就業促進法,把落實就業促進法的各項要求與落實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有機結合起來,研究完善促進就業的地方性法規和配套政策。二要進一步落實已出臺的穩定和擴大就業的政策,切實落實好“五緩四降三補貼”政策、靈活就業人員社保補貼政策執行期延期的舉措。三要加強分類指導,加大督促檢查,積極推進重點地區、重點政策的貫徹落實,同時充實細化政策項目,完善操作方法。
二是努力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開辟更多的就業渠道,讓勞動者就業有崗位,創業有門路。一要把擴大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健全目標責任制,層層分解并逐級逐項落實就業工作目標任務。二要培育新的就業增長點,將促進就業與經濟發展、結構調整相結合,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在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實施新產業發展及科技進步發展戰略中努力擴大就業,探索建立投資帶動就業的長效機制,實現就業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三要引導和促進勞動密集型企業、中小企業、民營經濟、服務業特別是家庭服務業加快發展,鼓勵有實力的大企業興辦高水平的經濟和科技研究機構,創造更多智力密集型就業機會。
三是做好重點群體的就業工作。在就業工作中,要重點關注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和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一要繼續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放在就業工作的首位。引導企業更多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引導高校畢業生轉變擇業觀念,完善和落實各項就業扶持措施,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中西部地區和中小企業就業。加強對困難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幫扶力度。二要促進農民工就業。加強對就地就近就業和異地轉移就業的政策扶持。運用各項補貼和小額擔保貸款政策,拓寬農民工就業渠道;建立健全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機制,特別是勞動力輸出輸入地區協調協作機制,引導農民工有序流動。三要扶持困難人員就業。加強對零就業家庭、殘疾人、低保對象、破產企業失業職工的就業援助,大力開發公益性崗位,廣泛推行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健全就業援助制度。
四是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和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解決就業問題,根本靠發展,同時也需要通過培訓提高勞動者技能,需要強化公共服務促進和擴大就業,需要宣傳就業政策廣泛形成共識。一要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繼續實施特別職業培訓計劃,進一步做好農民工培訓工作,重點提高農民工、城鄉退役士兵和城鄉新增勞動力的就業能力。創新培訓方式,整合培訓資源,增強培訓的針對性、有效性。二要加強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和人力資源市場建設。加快建立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組織開展更有效的就業服務專項活動,加強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特別是基層服務機構建設,建立全國統一的就業信息服務平臺,減少求職人員的盲目流動,提高就業組織、指導、服務的質量和效率。三要加強對就業狀況、失業動態的監測,探索建立失業預警機制,做好就業統計等基礎工作,為決策提供依據。與此同時,還要大力宣傳就業政策,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力度,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建立和諧勞動關系。要通過持之以恒的努力,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讓廣大勞動者就業有崗位、創業有門路、生活有來源、致富有奔頭。
下一篇:山東省加強職業衛生工作
無需注冊 快速免費咨詢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