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秋收遭遇“用工荒”因缺乏勞動力而深受困擾
“又該收苞米了,就我們老兩口哪能干得完,想雇人還得排隊,真愁人……”金州區華家屯農戶老張夫婦最近常常念叨秋收的事,這一切都緣于“用工荒”。
老張夫婦今年60多歲了,只有一個兒子,現在國外打工。他們今年種了7畝玉米,現在已到了收獲的季節,可是光靠老兩口干,著實吃不消,想花錢雇人秋收,卻也并不容易。眼望著金燦燦的玉米地,老張向記者道出自己的煩心事:“現在村里的年輕人要么通過考大學走出農村,要么到城里打工,即使住在農村的,也是在附近企業上班,根本沒有幾個人在家種地。下地干農活的最年輕的,也是40多歲的人,而真正的主力則是五六十歲這個年齡段的。”
老張介紹說,這兩年農忙時雇工的價格不斷上漲,今年已經變成一個小時六七塊錢了。他舉例說,他家現在有7畝地要收,大概得花五六百塊雇工費,而且還得排隊和人家預約才行。老張告訴記者,現在受雇干農活的幾乎都是外地人,他們平時在附近工廠上班,利用放假或下班的時間打打零工,賺點外快,找他們干活,還得以人家休息時間為準。
“越來越多的人不愿困在農村,時間一長自然也就疏遠了農活。”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農忙時的“用工荒”問題非常普遍。瓦房店的一個果農告訴記者,這兩年來他家果園的采摘工作全都靠雇人來解決。該果農說,其實他的兩個孩子都在附近工廠上班,國慶節也都放假,可是他們多年沒干農活,真正農忙時根本插不上手。“摘果子也是有技巧的,如果不加小心把樹枝毀了,會影響明年結果。所以,我都是花錢找會干農活的人來干,兩個孩子幫忙裝箱就行。”
這位果農坦言,現在許多年輕人都遠離農事,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匱乏,是農業生產“用工荒”的一個重要原因。還有一些受訪的農民說,近年來,農業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農村作業的效率很高,種植規模不斷加大,秋收的工作量也因此增加,這也是秋收“用工荒”原因之一。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