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多數建筑工無勞動合同
有熱心市民向記者反映,現在工地上的建筑工人基本都沒與用工方簽訂勞動合同,大都缺乏勞動保障,一旦發生意外,很難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對于這種情況,記者在城區范圍內走訪調查了多處工地,發現多數建筑工人都沒有與用工單位簽訂勞動合同。
6日上午9時,記者來到城區春鳶路與倉南街交叉路口東側一處正在施工的建筑工地上,隨機采訪了幾名正在施工的工人。“我沒有與建筑承包方簽訂勞動合同,干了五六年了,也換了很多工地,一直都沒有簽過勞動合同。”52歲的李師傅告訴記者。記者在該工地上先后采訪了6名建筑工人,這6名工人均表示沒有與用工方簽訂任何勞動合同。
上午10時許,記者又來到城區鳶飛路與玄武街交叉路口北側的一處工地,在此進行道路施工的52歲的工人張祖田告訴記者,他老家是臨朐的,他在這里工作有七八天的時間了。他們都沒有與用工方簽勞動合同。隨后,記者又走訪了城區多家正在施工的工地,通過采訪記者發現,這些工人大多來自外地,基本上都是由包工頭直接帶過來干活的,并沒有與用工方簽訂勞動合同。
建筑工:中老年人占四成
記者在工地上采訪發現,在此干活的很多是年齡偏大的建筑工人。記者在春鳶路與倉南街交叉口東側正在施工的建筑工地看到,兩名白發蒼蒼的老人正在干活,其中一名老人收拾一些碎木頭,另一名老人忙著往車上搬木頭。名叫李清泉的老人告訴記者,他今年72歲,家在寒亭區開元街道南寨村。他在此處已經干了一年多了,主要負責看門和收拾雜物,每個月能領到900元的工資。
另一名老人名叫王紀懷,今年也是72歲。王紀懷告訴記者,現在出來打工的建筑工中,中老年人能占到四成。
用工方:實施起來有難度
長期從事工程承包的業內人士張先生介紹,現在多數建筑工沒有同用工方簽訂勞動合同。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具有階段性及穿插作業、流水作業的特點,施工進展中,人員的更替和建筑工人自身的流動,使得勞務層人員頻繁進出。建筑工人的流動不但給勞動合同的簽訂及管理工作帶來困難,也使得合同中與建筑工人權益密切相關的必備條款難于兌現。
張先生還告訴記者:“出來干建筑的農民,法律意識淡薄,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勞動合同是什么。再加上現在很多工地的用工方都遭遇‘用工荒’,所以年齡偏大的工人占據了大部分,用工方擔心這些工人出現健康問題,更加不愿意跟工人們簽訂勞動合同,實際上就是為了避免產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律師:合同是索賠依據
■新聞追蹤
濰坊宏鼎律師事務所的王敏律師說,建筑工人與用工方簽訂勞動合同都應由勞動部門統一管理,用工方與建筑工人簽訂的勞動合同都應該有備案。另外,工地上的包工頭承包工程,與用工方簽訂勞務用工合同,那么由包工頭帶來的工人也可以推定為與用工方有勞動關系,如果工人在施工過程中,造成自身傷害,工人是可以向用工方索賠的,但是在索賠之前,沒有簽訂勞動合同的建筑工人需要提供與用工方有勞動關系的證明,其過程比較麻煩,所以建議建筑工人在上工之前,最好與用工方提前簽訂勞動合同,以切實維護自身利益。
上一篇:讓所有員工從高成長中受益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