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廠分礦農民工“礦山工作,城市生活”夢想成真
“從紅河農村來到云錫老廠分礦,沒想到我這樣一個農民工能夠轉正為云錫正式職工,也沒有想到礦上的各級黨組織關懷和培養我入黨,并且成長為一個工區的黨支部書記。更沒有想到,我能夠在個舊城區的寶泉花園買一套自己的三居室房子,而且,明年就可以還清貸款。”這是云錫老廠分礦馬坑九工區黨支部書記儂福貴的人生軌跡,他說:“沒有老廠分礦的發展,沒有和諧社會的共建,就不會有我的今天。”
無獨有偶,老廠分礦馬坑的技術工人龍正清,同樣是從農村到云錫礦山,從農民工成為云錫正式工人,同樣在個舊城區買了一套自己的新房子,不僅實現了“農轉非”的身份轉變,而且過上了“礦山工作,城市生活”的好日子。這樣的事例,在云錫老廠分礦不勝枚舉。
據悉,近7年來,老廠分礦不僅職工年人均收入保持了8%以上的增長水平,使廣大職工真切感受到“老礦不老,越來越好”,而且,該礦始終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方針,強化民主管理,推進工農互助,構建和諧老廠邁上了新臺階。一是堅持每年一次的職工代表大會,堅持廠務公開和領導民主接待日制度,深化了民主管理,構建了和諧勞動關系。二是以“創建學習型企業,爭當知識型職工”為目標,持續開展“掘進隊組、選廠班組”長周期勞動競賽和“崗位練兵,技能比武”活動,培養了一批“精一門、會兩門、學三門”的復合型人才。吳家喜獲云南省“興滇技術能手”,楊勇、羅開順獲“中國有色行業技術能手”榮譽稱號,先后有7人獲控股公司“技術明星”榮譽稱號并享受“首席操作工”待遇,先后有17人次獲控股公司甲級賽二、三名。三是關心困難群體,堅持重大節假日慰問困難職工、領導干部與困難戶結對幫扶制度,按照“應保盡保”的原則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申報工作,六條幫貧扶困保障線發揮更大作用。7年來,共慰問困難職工12604人次,發放各種困難補助金480.58萬元;向1446名職工子女發放了桃李獎和金秋助學獎43.38萬元。四是展現“大愛”精神, 6564名職工群眾向“512”地震災區捐款52.73萬元,千余名黨員為干旱災區捐款23.18萬元。七年來,我們先后獲“云南省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先進單位”、“云南省勞動關系和諧企業”等榮譽稱號,馬鹿塘坑十二區十九隊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機修車間黑山豎井絞車組獲“全國女職工巾幗建功立業標兵崗”、1800快速掘進隊獲“云南省五一勞動獎狀”、袁發明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楊明春獲“云南省五一巾幗建功標兵”、錢歸簸獲“云南省十佳農民工”榮譽稱號,22人獲“云錫優秀職工”榮譽稱號。
和諧發展,老廠分礦不僅堅持好黨建帶工建,還堅持好黨建帶團建,7年來,該礦各級黨組織不斷加強對共青團的領導,把團青工作納入黨組織的議事日程、列入工作目標管理,形成定期研究團青工作的機制,礦團委廣泛開展“號、手、隊、崗”活動,充分發揮了共青團作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的作用。礦團委榮獲云南省“增強團員意識教育先進單位”、竹葉山坑攻關隊被團省委授予“青年文明號”、馬鹿塘坑團總支被團省委授予“五四紅旗團總支”、高志明獲“云南省優秀團干部”等榮譽稱號。
和諧發展,堅持“依靠政府、建設隊伍、主動工作”的思路,加強綜合治理和護廠護礦工作,開通了“錫山110”、取締了收購礦產品窩點、設立了三個警務室、組建了村民護礦隊,為構建和諧老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廣大保衛護礦隊員忠于職守、不懼威脅、毫不退縮,與違法犯罪分子展開了堅決的斗爭,用鮮血和忠誠捍衛了國家、企業和人民的利益。七年來,先后獲“云南省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控股公司‘四五’普法和‘二五’依法治礦”、“紅河州綜治工作先進單位”、連續五年獲“控股公司綜治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7年來,該礦始終堅持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同步規劃、互為支撐、共同發展。針對各個時期的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的宣傳思想政治工作,深入開展政治理論和形勢任務教育、理想信念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在黨員、團員、保衛護礦人員中開展了“五個一流”主題實踐活動;不斷挖掘礦山文化的歷史積淀,豐富發展礦山文化內涵,《錫山先鋒》、《錫山飛歌》、《活躍在百丈井下的效能監察小分隊》、《福地——地下300米》,宣傳了先進模范、弘揚了礦山文化。竹葉山坑、馬鹿塘坑坑慶盛典,展示了“人和竹秀”的人文情懷和民族文化和諧共融的“喜嘎拉”;開展了豐富多彩、形式多樣、寓教于樂的文體活動,豐富了員工生活,展示了老廠人“團結協作、頑強拼搏、勇爭第一”的精神風貌和勵志向前的礦山文化,歷經了深化改革的洗禮、資源不足的考驗、金融危機的沖擊,通過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戰,凝聚戰勝困難的力量、增強持續發展的信心,做到了人心不散、隊伍不亂、精神不跨,戰勝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奪取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
7年來,老廠分礦始終堅持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廣大員工群眾的宗旨,在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職工生活福利得到了新的改善。累計投入380萬元,對礦區主要道路進行了改擴建,投入280萬元對采空區、排碴場進行了地質環境治理和復墾,礦區環境進一步綠化美化。2009年,全礦在崗職工年均收入比2003年增長了178%;共在個舊城區集資建房217套、爭取到保障性住房1502套、廉租房234套、修繕了大學生住房27間,70%以上的職工圓了“礦山工作,城市生活”的夢想。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