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們最愛的企業
大多數農民工所從事的都是一些大規模且技術含量較低的工作活動。其中多數人都是以臨聘的形式受雇于企業。導致其權利很容易受到侵犯,該享受的福利也沒有享受到。不過隨著社會對該團體的關注,慢慢也出現了很多善待農民工的榜樣企業。我們可以通過具體了解來借鑒一下他們實現企業義務,保護職工的權利。
徐州宗申:助每一位農民工成為技術工人
為了讓這些帶著泥土氣息的農民工盡快掌握一技之長,成為合格的產業工人,公司為每一位新進員工制定了職業生涯規劃,每年定期組織他們進行系列的培訓。針對新招聘的農民工制定詳細的培訓計劃,采取內部培訓和外部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分別進行階段性的培訓,包括崗前培訓、安全操作、設備使用、崗位職責、工作流程、質量標準、特殊工種技能資格取證、各崗位技能提升等培訓。2009年公司針對農民工共組織了各種培訓12次,參加培訓農民工共計3000余人次。經過系統的勞動知識、工作技能等的培訓,大部分農民工掌握了電焊、車床、鉗工、噴漆等工業企業的應用技術,并取得了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部分農民工已成長為公司的生產骨干。
鹽城國際:“五同”調動農民工積極性
鹽城國際婦女時裝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同享共贏”為宗旨的外商投資企業,于1992年籌備成立,主要生產和經營黛安芬品牌的婦女內衣及相關產品。公司擁有員工3386名,其中農民工693名,且大多為青年女性,主要分布在裁剪、縫制等崗位。自第一批農民工進廠始,公司就將他們視為企業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堅持以同學習、同勞動、同管理、同生活、同報酬的“五同”準則,依法保障他們的“職工待遇”,有效調動了廣大農民工的積極性。
南通三友:和諧發展離不開善待農民工
在三友集團,農民工不僅同工同酬,還同獎、同當先進。公司每年開展先進評比活動,每年評選優秀外來務工人員。2009年評選的十大明星職工中,農民工就有4名;先進員工114名,農民工占39%,還有13人獲選優秀外來務工人員。公司通過召開隆重的表彰大會,獎勵先進農民工到香港、海南等地旅游等,激發了員工學先進、趕先進、爭先鋒、比貢獻的良好氛圍。
無錫光洋:半數外來農民工當地落戶
公司現有人員609人,其中外來員工占75%。公司成立14年來,已有50%外來員工在無錫成家、購房、落戶。公司十分重視對外來農民工的人性化管理和服務、營造平等環境、解決農民工的實際問題,讓農民工與企業共同發展和成長。
完善服務讓農民工樂業安居。公司投資180萬元建造了近8000平方米外來員工宿舍樓,共有132房間,可容納528人住宿,現入住的外來農民工有200余人。每個房間配置了床、掛衣櫥、寫字臺、鞋柜以及臺燈具、電扇等齊全的生活設施;住宿樓內專門辟了開水房、男女浴室、洗衣房等,統一購置了多臺小天鵝全自動洗衣機,并有專人提供服務。公司還建立了娛樂室、電視室、圖書閱覽室、室內乒乓球和羽毛球場以及室外足球場、籃球場等。
揚州華南:給農民工家的溫暖
公司每年都會舉辦各類技能比武、“摜蛋”比賽、拔河比賽、特殊運動會(慢騎車、5人同步走等)、歌唱比賽、游園踏青、外出旅游等,極大地豐富了農民工的文化生活。
每當有農民工兄弟因家庭困難而至子女上不起大學或無錢看病,公司都會給予必要的資助或組織廣大員工捐款捐物。2009年,來自安徽農村的楊小琴的丈夫患了重病,為了支付昂貴的醫藥費,楊小琴瞞著家人和同事賣血,公司工會得知此事后,立即組織廣大員工捐款,在一個星期內為其募得善款2萬余元。每逢佳節將至,公司高層領導都會選擇家庭極度困難的農民工作為慰問對象,親自上門為其送上慰問款物。
泰州海陽:農民工寧愿降薪也不離去
作為農民工較為集中的企業,海陽化纖通過多種人性化關愛,讓公司農民工有一個“家”的感覺。日積月累的情感,農民工也把自己融入了公司這個大家庭。在金融危機期間,公司部分設備停產檢修,一些農民工寧愿接受降低收入的事實,也不愿意離開公司。
生活上關懷備至。公司投資30萬元資金新建了農民工活動中心,設有乒乓球室、電視娛樂室,保證了外地員工有一個舒適、安靜的休息、學習環境。公司還把身在外地的農民工家屬請到公司參觀生產流程和生活場所,并與他們舉行聯歡、座談等活動,以解身在異鄉的農民工思鄉之愁。
連云港港口集團:人性化管理穩定隊伍
在港口集團,所有農民工一經錄用都與公司簽訂勞動合同,并辦理工傷、養老等保險。
合理組織勞務人員的生產派工,在碼頭生產用工需求不平衡時進行內部調劑使用,基本保證勞務人員有活可干、有錢可掙。采取提高裝卸費率、底薪加計件等措施,不斷增加勞務人員收入。除工傷、養老等基本社會保險外,有條件的單位還為勞務人員繳納醫療保險、購買意外傷害保險,部分城鎮勞務人員享受住房公積金。在農忙、節假日等勞動力緊缺期間,對于堅持在港的勞務人員,發放一定的出勤補貼和過節福利,在高溫、嚴寒季節,發放適當的防暑降溫、取暖補助。集團還每年免費組織一批優秀勞務人員到外地旅游、療養,有的單位還為返鄉探親人員報銷路費。
淮安宏港:社保個人繳費企業補半
宏港毛紡的所有職工都簽合同繳保險。考慮到部分外地和本縣農民工不愿參加社會保險的實際,公司董事會研究決定,企業另行對職工個人社會繳費部分補貼50%.自2010年開始,公司又為全體職工參加了住房公積金。為穩定職工隊伍,公司設立了年終獎,進廠一年的職工年終獎1000元,兩年的職工2000元,三年以上的職工3000元。
宿遷鋁技:6年來沒有一個人跳槽
江蘇鋁技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是宿遷經濟開發區第一家純外商獨資企業,主要為寶馬、奔馳、大眾等大型汽車制造公司提供精密的汽車零配件。210名員工大多數是來自宿遷周圍的農民工。在公司良好的用人制度感召下,自2005年經營以來,除了3名員工因家中有事而不得不選擇離職外,員工隊伍一直非常穩定。
常州旭榮:用細節關懷溫暖和留住員工
“分享、坦誠”一直是旭榮針織公司的管理理念。分享,包括企業經營利潤的分享、信息資訊的分享、權力的分享、知識的分享。每位旭榮員工,都有自主的反饋請示權責,無論是工作中的創意靈感,還是管理環節的異常檢舉,企業都特別重視,并事事給予答復,使得員工有獲取自身價值的榮譽感。公司設有遠程視訊,每周都召開集團會議,分享企業的最新資訊,快速處理各端口出現的異常問題,分享一周來企業所獲取的新成果,切實讓每一位員工跟隨企業步調快速成長。發揮員工主人翁精神,把自身的發展與企業的命運相連接,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蘇州舍弗勒:關愛不分本地人外地人
“員工關愛”是舍弗勒集團大中華區的企業文化之一,具體表現在尊重員工,培養員工,勞動健康,職業保障,員工關愛公司,盡職盡責。公司對待外地的農民工勞動力與本地的員工所有福利一視同仁。
對每一位來到舍弗勒的新員工,公司都會為他們提供相應的培訓,為他們安排老員工對工作和生活加以指導和幫助,以便他們更快地適應新環境,更好地融入新的工作氛圍。
南京際華:讓勞資雙方博弈而共贏
工資集體協商制度讓“加薪”在際華集團成為一種制度。而落實農民工民主權力,讓農民工參與企業管理與決策,則是際華集團吸引和留住農民工的另一大“法寶”。公司從2004年起每年召開兩次職代會,企業的重大決策注意發揮職工代表大會作用,通過職代會討論決定。在公司124名職工代表中,農民工占了59名,占職工代表總數的47.6%,他們在公司民主管理與民主決策中已經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涉及員工切身利益的集體合同條款和工資福利方面的事項,都經過職代會集體協商來確定。
以上企業能夠貫徹落實以人為本,在提高農民工工作待遇、提升農民工職業技能、改善農民工工作環境,維護農民工工作權益,幫助農民工同享城市公共服務等方面做出了積極探索,不僅增強了農民工對企業的歸屬感,還有效激發了員工的主體性、能動性和創造性。
上一篇:單位不讓辭職怎么?
下一篇:網上求職慎重信息保密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