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賜昱:盡量爭議不出廠

在溫暖的“家”里學習成長
賜昱鞋業(深圳)有限公司位于龍崗區龍城街道愛聯嶂背工業區,是龍城街道轄區內最大的臺資企業,占地面積25萬平方米。賜昱有一個企業理念,叫“以人為本、永續經營”,就是讓員工不只是做一個簡單的生產工作者,而是大家庭中的一員。其獨特的大學式生活,讓很多員工在賜昱有了特別的感受和經歷。
據統計,賜昱免費中專班開辦五屆來,共培養內部學員300多人;大專班開辦一屆來,共培養內部學員50多人;電腦培訓班開辦30多期來,共培養內部學員3000多人。這種關心的背后,是黨群組織機構健全提供的體制保障。賜昱公司于2000年5月成立團委,2002年選舉產生了由19人組成的工會委員會,同時,女職工委員會也宣告成立;2007年3月,賜昱公司黨支部成立,實現了“群建促黨建,黨群共建”的局面。目前,賜昱公司有23名專職黨群工作人員,每年享有300多萬元專項經費,肩負著“職工福利、職工權益保障、員工培訓、安全生產、企業文化建設”等一系列與員工息息相關的職能,闖出了一條“群建促黨建、黨群共建”的新路子。
從細節處照顧你“家”
上午,是廠里最忙碌的時候,廠門口綠草紅花的休閑公園與一個大大的足球場,漂亮而安靜,但廠區旁邊的宿舍區里卻是一番熱鬧的景象——賜昱新開辦的幼兒園就在這里。
賜昱廠有家的感覺,很多員工也愿意把家安在這里,于是,父子同廠、夫妻同廠、兄弟姐妹同廠的現象在這里特別多。為解決他們的生活需要,廠里專門建設了274套“夫妻房”,為了讓“家”的感覺更濃,從2008年6月起,賜昱已經把招工的年齡放寬到45周歲,廠里也鼓勵一家一家的人在這里工作。可是,大家都在工作,孩子怎么辦?經過努力,今年9月13日,在政府部門的幫扶下,這里的幼兒園開園了。
記者在現場看到,新建成的幼兒園位于夫妻樓的一樓,寬敞漂亮。據園長介紹,這里引進的是一家大品牌的幼兒園管理,現在有3個班40多個孩子,招滿后會有12個班400多個孩子。為了適應員工的工作時間,這里還有直到晚上9時的晚托服務,一個月收費只有600元。
除此之外,賜昱還有圖書館、生育文化中心和教育機構進企業,并設立100萬元職工解困基金,建起雙愛、和諧餐廳。這些生活便利,都是賜昱對黨群組織活動基礎設施提供的硬件保障。賜昱公司專門辟出一棟面積5000平方米的大樓建立起黨群服務中心,廠里有福利超市、員工素質培訓室、乒乓球室、多媒體教室和涵括6個標準化籃球場、1個足球場、1條文化走廊及2座休閑公園在內的約2萬多平方米的室外員工活動場所,并在公司后門主要交通要道旁建起了長達50米的黨群共建宣傳園地,及時向廣大員工宣傳黨的基本知識和黨群組織活動開展情況。
這個“家”有排解煩憂的鑰匙
見到陳玲莉的時候,她正坐在后勤部自己的辦公臺前,雖然大大的辦公區里人很多,但記者一眼就發現了她,她胸前的廠牌和別人不一樣,是紅色的。她告訴記者,這是黨員示范崗的標識。
廠里的人幾乎都認識陳玲莉,她的崗位是專門負責調解員工們的各種難題。感情煩惱也好,同事糾紛也好,勞動訴求也好,員工都習慣打她的分機——記者在采訪時,她的電話一直響個不停。
為依法維護勞資關系、保障員工權益,賜昱鞋業每位新員工入廠均訂立勞動合同,并對他們進行包括勞動法規、安全知識、申訴渠道在內的全方位的崗前培訓。在龍城街道司法部門的業務指導下,成立5人員工調解委員會,其中兩名在員工維權辦公室辦公,另外3名深入各分廠區了解情況,化解矛盾于萌芽狀態,陳玲莉就是其中之一。在這里,員工投訴至少有4種渠道:班組、工會、主管和短信平臺,有辦理時限,而且事事有回復,獨立調查處理。這幾年,賜昱鞋業每年處理的投訴在3000宗以上。由于各項工作扎實有效,賜昱公司目前勞資關系高度和諧穩定,員工離職率僅為5.2%,近幾年未發生大的勞資爭議和群體性事件,一般性的勞資矛盾基本上都能在公司內得到有效化解,基本上做到了爭議不出廠區。
■留言板
員工周敏麗:我在2008年查出患紅斑狼瘡和宮頸癌,是廠里的員工福利委員會第一時間幫我把勞務工門診轉為住院醫保,廠里的福利基金墊付醫療費用,廠里還一直給我按病假發工資,我休假兩年,自己只付了一萬多元,病情基本得到了控制,感謝賜昱給了我生命奇跡。
員工謝秀萍:我原來在車間一線做工,后來在廠里上了中專班學習會計,畢業后考上了廠里的文員,去年,我又報名上了大專班,我的目標是能進廠里的管理層。
員工汪徐兵:我老婆、爸爸、媽媽、岳母、弟弟都在賜昱上班,廠里分給我一套一房一廳,每月租金500元,我們帶著一歲多的女兒和岳母住在一起,一家人在一起就不覺得是到外地了,孩子也能照顧得過來,現在過年過節都不回去了。
■記者手記
用制度營造“家”的感覺
一個一萬多人的企業,幾年間申請勞動仲裁基本為零,是一個很不簡單的數字,這個數字背后,是一系列制度的保障。
在賜昱,是誰在做關心職工的事,是工會、是專職黨群工作者,這些機構的設置是工作的基礎,員工的很多訴求都是通過他們來實現的;關心職工的事該怎么做,這里又有一整套詳盡的制度,《員工招聘制度》、《員工晉升制度》、《員工薪資制度》、《員工管理制度》及《困難職工幫扶救助制度》等。可以說,在這里,員工的每一種情況都會在制度中找到方式和答案;有些事情超過了企業的能力,怎么辦?賜昱又找到了政府、企業、社會合力共建的方式,社康中心、圖書館、幼兒園,都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解決的,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模式。
當然,這也需要企業家有相當的胸襟,拿出這樣的專職來為員工服務,拿出那么多的錢和場地讓員工進行生活學習而非生產的活動,這是很多企業從經濟賬上算起來不劃算的一件事。但在賜昱,卻產生了雙贏的局面。一個企業,能夠從制度上幫助員工解決他的學習、成長、生活、健康、快樂、煩惱,員工自然從心底里把這里當成了家,當這種意識進入工作崗位時,往往會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員工主動的工藝改革讓這里的生產成本降低了不少。
學學賜昱,如果更多的企業能建立這樣的制度,那里的員工也一定會有在廠如在家的感覺。
上一篇:養老保險如何補辦?
下一篇:學校拖欠多名離職教師薪水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