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媒企,走近塵肺

在新近召開的全國煤礦職業安全健康經驗交流會暨全國煤礦塵肺病防治現場會上,國家安監總局副局長、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局長趙鐵錘透露了一組沉重的數據:2010年1~10月份,全國煤礦安全事故死亡2080人,預測這個數字到年底不超過3000人,但每年塵肺病死亡人數卻超過了6000,是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的2倍。
“這個量實在太大了。”趙鐵錘表情凝重地說,言語間頗為憂慮。
就在同一天,衛生部部長陳竺也表達了相同的擔憂。他提供的數字顯示,從新中國成立至2009年底,已累計報告職業病72萬多例,其中塵肺病65萬多例。在陳竺看來,“實際職業病發病情況可能要遠遠高于報告數字。”有效控制塵肺病等職業病成為相關部門一刻也不能松懈的重點。
摸底塵肺病現狀
《報告》顯示,1952年至今,我國塵肺患者的平均發病年齡為51.5歲,平均發病工齡為21.4年。由于近年來職業病防治工作的加強,塵肺患者的平均發病年齡有逐漸延長趨勢,近10年平均發病年齡57歲,而上世紀50年代則為41歲2010年3月,一份《煤礦職業危害防治調研技術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出爐了。該《報告》預測,“按全國煤礦265萬接塵人員、塵肺病現患率7.72%、死亡率3.24%測算,每年我國僅煤炭塵肺病患者的死亡人數至少6000人,這個數字還不包括地方和鄉鎮煤礦。”
這份技術報告源自2009年6月到12月,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聯合開展的一次大規模煤礦職業危害防治情況調研。
三個單位組成調研組,對北京、山東、遼寧、安徽、湖南、山西、河北、重慶8個省市的14個國有重點煤礦企業集團和部分地方國有及鄉鎮煤礦的職業危害,特別是粉塵情況進行了調研,關聯煤礦職工85萬,占煤炭行業職工總數的20%.“得出的數字令人心情沉重,很明顯,塵肺病和職業危害還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一位調研組成員表示,地方和鄉鎮煤礦企業不是完全的統計,如果加上不計其數的小煤礦,這個數字將更為驚人。
《報告》顯示,1952年至今,我國塵肺患者的平均發病年齡為51.5歲,平均發病工齡為21.4年。由于近年來職業病防治工作的加強,塵肺患者的平均發病年齡有逐漸延長趨勢,近10年平均發病年齡57歲,而上世紀50年代則為41歲。
現場檢測顯示,煤礦井下粉塵濃度嚴重超標。1983至2008年,煤塵最高濃度范圍198-3420毫克/立方米,超過國家標準49.5~855倍;平均濃度范圍7.6-60毫克/立方米,超標1.9~15倍。“雖然,2000年后趨于穩定,但仍超過國家職業衛生標準1.9-4.9倍。”有關人士告訴記者。
《報告》對煤礦職工塵肺病檢出率的計算顯示,國有重點煤礦為6.7%,相當于美國煤礦上世紀70年代初的水平,而地方煤礦7.4%,鄉鎮煤礦7.5%.如果按照國家要求的體檢比例對全國煤礦所有接塵人員進行職業健康體檢和診斷,推算每年塵肺病檢出人數將達5.7萬人。每年新發生塵肺病人數,按國有重點煤礦60%的體檢率、地方煤礦和鄉鎮煤礦分別為20%和10%的體檢率,將達1.64萬人。
“煤礦粉塵濃度超標,煤礦工人職業健康體檢率低、漏檢率高;非國有重點煤礦,特別是鄉鎮煤礦職業健康工作基本處于空白……在這樣的企業里工作,煤礦職工遭遇塵肺病是在劫難逃。”調研組的一位成員說。
九成煤企不給力
92.9%未制定職業危害防治工作規劃,85.7%未將職業衛生工作納入企業的管理。參與調研的14家煤礦企業集團為接觸粉塵人員配備了防塵口罩,但有半數企業使用廉價、低效的防塵口罩,個別企業甚至以普通紗布口罩代替專業的防塵口罩“絕大部分地方國有煤礦和鄉鎮煤礦職業病防治主體責任和管理職能沒有落實,沒有開展職業危害防治工作。”參與調研的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負責人表示,大多數煤礦企業對職業衛生工作不重視,“僅以煤礦企業集團為例,其中,92.9%未制定職業危害防治工作規劃,85.7%未將職業衛生工作納入企業的管理,領導的責任和管理職能不到位。”
與此同時,調研還發現57.1%的企業簽訂勞動合同時未履行告知義務,使職工對所從事工作產生的職業危害知之甚少,缺乏自我防護意識,不能正確使用個體防護用品和使用防降塵設施。絕大部分企業對職業病防治的法規和相關知識的宣傳、培訓、教育力度不夠。
《職業病防治法》明確規定,企業的職業病防治經費從生產成本中列支,然而,絕大部分企業為了降低生產成本,減少了對職業病防治工作的投入。參與調研的14家煤礦企業集團為接觸粉塵人員配備了防塵口罩,但有半數企業使用的是廉價、低效的防塵口罩,甚至有個別企業以普通紗布口罩代替專業的防塵口罩。
粉塵是煤礦企業作業現場存在的主要職業危害,但許多企業對粉塵日常監測不規范。7.1%的煤炭企業集團沒有進行日常監測。92.9%煤礦雖然進行了日常監測,但其中有三分之一使用儀器不當,不能真實反映作業場所粉塵危害情況。
“有的企業故意采用粉塵濃度低峰數字,或粉塵檢測時不下井而是讓工人去采樣,甚至干脆編造數字,造成報表數據達標的假象。”一位調研組成員表示,28.8%企業沒有按照規定委托有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對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檢測與評價。
《報告》還顯示,煤礦企業職業健康檢查率低,職業病診斷漏診。企業為自身利益,只重視崗前體檢和離崗體檢,在崗職工的職業健康檢查組織不力,平均體檢率為60.8%,最低為32.2%,退休職工體檢率更低,64.3%煤炭集團沒按照規定對退休工人進行體檢。
此外,企業普遍存在職業病診斷漏診的問題,平均漏診率3.72%,漏診率最高達20%.一些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技術水平不高,特別是拍攝X線胸片的質量差,34.2%的胸片不能用于塵肺診斷,8.9%為廢片。
“體制疙瘩”需理順
執法不嚴是職業病危害頻發的主要原因之一。《報告》顯示,一些地方政府煤礦職業危害監管機構不健全,力量不足,日常監管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煤礦安全監察部門對職業危害監察沒有專門機構和人員,掛靠在事故調查處等處室,只有1-2人兼職負責“給煤礦工人做洗肺手術,從引流管排出來的‘洗肺水’就會變得像變質的煤塵一樣渾濁。拿在手中細看,在瓶中的上方,零零散散地懸浮著一些沖洗出來的絮狀塵物,而在瓶子的底部,密密的一層與他們職業有關的黑色煤灰碎末”……

多年前,一位致力于塵肺病的臨床治療和研究的女醫生曾對工人日報記者講述了令她痛心的一個個病例。
時至今日,人們看到,原有的煤礦職業危害尚未得到完全有效的控制,“被纖維化的肺”仍然堵在了煤礦職工的胸口。
與我國煤炭需求的增加,煤礦生產強度逐年加大相對的,是塵肺病和職業危害呈現上升趨勢,有的地方職業病危害已發展到相當嚴重的程度,出現了“塵肺村”、“中毒村”。
“由于塵肺病等職業病具有遲發性的特點,一些企業領導,乃至地方政府部門對職業健康重視不足,存在重經濟發展輕職業健康,重生產紅傷輕塵肺白傷等問題。”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理事長張寶明認為,必須引起地方政府、相關部門、企業和全社會的高度重視。他建議,將職業危害防治工作納入各級領導的業績考核范圍,并將職業健康與安全生產工作同時部署、同步推進。
有關專家則認為,執法不嚴是職業病危害頻發的主要原因之一。
《報告》顯示,一些地方政府煤礦職業危害監管機構不健全,力量不足,日常監管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煤礦安全監察部門對職業危害監察沒有專門機構和人員,掛靠在事故調查處等處室,只有1-2人兼職負責。此外,部分監管監察人員缺乏必要的職業健康專業知識和監管監察技能,監督、監測、管理和執法手段落后,信息渠道不暢通,相關技術機構不能滿足監察工作的需要。
有專家直言,一些執法部門檢查只能停留在聽匯報、看材料或到事先準備好的示范點上去“欣賞”,這種檢查方法和監督能力實在有待改進。
對此,專家們呼呼盡快修訂《職業病防治法》、《安全生產法》、《煤炭法》、《煤礦安全監察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理順職業衛生監管職能中的“體制疙瘩”。
趙鐵錘也表示,經濟發展不能以犧牲職工生命為代價,做好煤礦職業安全健康工作是煤礦安全監察監督系統義不容辭的職責。但他坦言,相關監管監察工作有待加強,一些煤礦企業主體責任不落實,從業人員自我防護意識差等,都使煤礦職業病防治任重而道遠。
上一篇:業績要做好,提成“要”拿好
下一篇:各地區審查職業病情況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