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聽碩士面霸的成長經歷
通常把經常能進入面試的求職者稱為“面霸”。南開大學文學院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生張靜就是一個不知不扣的“面霸”。不過這“面霸”是要經過錘煉還是天生好運呢?咱們來聽聽她自己怎么說的。
“南開大學文學院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保送),碩士(專業第一名);本科南京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專業前10名)”。“校園活動”一欄寫著“南開大學學生職業發展協會主席,南開大學微軟技術俱樂部執行主席,《南京大學報》學生記者團副團長”;在“實踐經歷”一欄中,寫著“微軟亞洲研究院高校關系部項目管理實習生”“天津師范大學國際教育交流學院兼職教師”“貴州電視臺百姓頻道《百姓生活》欄目實習記者”“中國南京汽車集團項目策劃”……
簡歷只有簡單的一頁,但卻清晰明了;優雅的藍色與黑色,讓整張簡歷看起來疏密有致;一張非常職業化的標準一寸照,淺淺的笑容,流露出無限自信與朝氣……即使是一份如此“簡單”的簡歷,也能看出制作簡歷的人,一定心思縝密,做事井井有條。
解剖1:機遇與人打交道會有“附加值”
一頭黑色的直發,簡單溫婉;眼睛閃亮亮的,透著朝氣與靈氣;說起話來,盡管能聽得出是典型的南方普通話,而且語速很快,但卻極有條理,時常笑笑,讓人很愿意去和她交流;一副大學女生的裝扮,青春的氣息撲面而來。

在宿舍見到張靜的時候,這就是她給記者的第一印象———一個自信而從容的女孩兒。不過,這可不是張靜“幸運”的全部理由。用她的話說:“不是更幸運,而是更積極主動。”最開始的機會,每一次都是她自己去積極爭取的。在無門無路的情況下,張靜經常用網上查信息、電話溝通、登門自薦的方式,得到許多在報社的實習機會。當然,也有一些很“牛”的實習機會,是張靜“水到渠成”得來的。
“比如,微軟的實習機會。因為我在微軟俱樂部做過,非常熟悉企業和行業,而且和它的實習崗位匹配,所以我一個學中文的女生也得到了實習機會。”張靜說,還有一些實習機會,其實是自己做社團工作和社會實踐中,認識了許多的朋友,實習機會便成為人際關系交往的“附加值”。
張靜說,這些實習機會的獲得和在實踐中得到的經驗,都為她最后的求職不僅增加了砝碼,更鍛煉了她的綜合能力。
解剖2:面試我都見識過也都模擬過
“你覺得自己憑借什么能力,總能在眾多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呢?”面對記者的提問,張靜笑笑說:“或許是我比別人更職業化。”
張靜說,因為有社團工作的經歷,而且也有不少的社會實踐經驗,讓自己看起來要比一般的同學“職業”許多。“而且,我在面試的時候從來不緊張。這可能與我平時經歷得多有關。我在做社團工作的時候,學到了許多東西,而且經常有機會上臺講話,尤其是在‘職業發展協會’,無論是‘單面’‘群面’還是其他的面試形式,我都見識過,也都有過模擬。”張靜說,此外,每一場筆試和面試前的精心準備,也讓她比其他求職者多添了一份自信。
張靜說,其實求職中的挫折,是人人都會遇到的,關鍵是如何去面對,并調整自己的情緒,積極面對。
解剖3:選擇別人說好的不一定適合你
在屢次求職中,張靜主動放棄了一些在別人看來“求之不得”的良機。第一次是,錯過人民日報。“我當時筆試和面試的綜合排名是第四,人民日報總社招三個。當時那位老師問我,是否可以考慮去地方分社。我沒有給出肯定的答復,就此錯失人民日報。”張靜說,那時候也是剛剛開始找工作,總覺得還應該“再看看”,于是面對這個機會,她放棄了。第二次是,房地產企業萬科,當時這家企業給碩士的起薪是年薪12萬,但筆試和面試加起來有七輪。順利通過前五輪的筆試和面試后,張靜在第六輪“職位匹配”中,因為不想去深圳分公司做銷售,而策劃崗位的沈陽,她也不想去,所以在第六輪篩選中,她放棄;第三次是,中行的廣東分行,盡管這是父母極希望她能簽的工作,但因為“不喜歡”,她也沒簽;張靜放棄的,還有天津電視臺等給出的工作機會,最終她選擇了江蘇廣電集團,做行政。負責招聘她的人事部門的人告訴她,第一年見習期的薪金每月在5000元左右,第二年轉正后薪水翻番。
“最后的選擇,其實并不是因為薪水有多高,而是這份工作既可以滿足我做管理工作的欲望,也可以熟悉業務,轉行做記者。”張靜說,這也是她放棄萬科、中行廣東分行等多家單位offer的初衷———做自己喜歡而且熟悉、擅長的工作。
一樣的求職路 誰說她沒坎坷
她也曾被“歧視”
即便是“面霸”也有受挫折的時候。張靜說,因為是女生,所以剛開始求職的時候,也經常會被用人單位“歧視”。“國企是大家現在都打破頭要擠進去的單位,但許多大型國企都是‘無條件’地‘歧視’女生,而一看到男生便‘喜形于色’。”張靜說,雖然她覺得自己在許多方面和男生們進行PK,都毫不遜色,但這些單位就是不給她機會,這時候她的挫折感也很強。“有挫折感的時候,我會照鏡子。”張靜又是一笑,“而且我喜歡照鏡子,我會看著鏡子里的自己說,我的眼睛還是很漂亮的,或者夸獎一下自己其他的地方,或許是有些自戀吧,但這種積極的暗示,總能讓我重拾自信。況且,身邊還有好多朋友會安慰和鼓勵我。”
她的簡歷也曾“石沉大海”
大三那年,該專業實習了。張靜卻完全沒有途徑,去聯系實習單位,而投出去的簡歷也全部石沉大海。“那時候,我除了兩年的學習外,沒有任何‘經驗’。”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張靜開始主動出擊:“不管人家要不要,我都去找。”為了進入“南京日報”實習,張靜在網上搜索“主任”,搜索到了當時該報體育部的主任和辦公室電話。于是,直接打電話,叫“師姐”,說明想去實習。“其實,我只是直覺這位主任是南京大學畢業的‘師姐’,但結果我打過電話去的時候,她也很詫異,而且很巧合,她的確是我們學校的畢業生。于是,她同意了我的請求。”接下來,她又直接跑到“南京晨報”社,說自己想實習,同樣報社也順利地接納了她。“我想,那時候,可能他們都覺得,我這樣一個小孩自己跑過去,還是很好學的,所以給了我實習的機會。不過,現在想想,這樣的方式還是很冒昧的。但沒有辦法,如果我不這樣做,我就完全得不到任何的實習機會。”
上一篇:用人單位重視求職者外在形象和素質
下一篇:強人所難的工作經驗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