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長三角異地維權見效好,盼拓展地域
南京的《泛長三角地區勞動保障監察委托協查辦法(試行)》試行近一年來,我市已經辦理了120多起“異地協查維權”案件。
急盼“協查區域”擴大
據了解,隨著近年來勞動部門加大對用人單位的巡查力度,勞動者維權意識的提高以及法律加大對用人單位違法用工的處罰力度,企業用工越來越正規化,但每年我市需要勞動部門行政干預的糾紛還是達到近1.5萬批次,其中不少涉及異地維權。
拓展協查區域是目前勞動者迫切希望看到的。
有這樣一個例子。一家南寧家禽企業在沃爾瑪超市設立的柜臺拖欠工資,柜臺員工李先生是南京人,但因企業在廣西,不在協查區域內,南京勞動部門無法干預。李先生告訴記者,千里南下成本太高,現在只能打消維權的念頭。“類似這樣來投訴又放棄的案例今年至少有20多起,還有很多勞動者直接放棄。”范雋說。
記者獲悉,在泛長三角協查機制試點成功的基礎上,異地協查有望在更大范圍內展開。
泛長三角地區“結盟”協查
2008年頒布的《勞動合同法》明確規定,勞動者追討被拖欠的工資,只能在從業的所在地進行維權。“維權難,維權成本高”,成了很多勞動者最直觀的感受。
“到當地城市投訴要跑一次,有了處理結果還要跑一次,兩次的來回成本就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加上吃飯住宿,很多人核算維權成本后只好無奈放棄維權。而耗費大量成本跑到企業所在地討薪的案例,每年至少有100多起。”市人社局勞動保障監察處投訴科科長范雋給記者介紹了一個例子,南京有一個床上用品公司在上海一百設立柜臺,招聘了5個銷售員,但沒有按規定給加班工資,也沒有購買保險。去年12月底,5個員工在當地沒法維權,就包了一輛車跑到南京來,僅來回費用就花去了近2000元。
今年年初,江、浙、滬、皖三省一市謀劃探索區域內“勞動協作”,出臺了《泛長三角地區勞動保障監察委托協查辦法(試行)》。“辦法”規定,凡戶籍所在地是泛長三角區域內的勞動者,在本區域內任何一城市,遭遇用人單位克扣、拖欠工資等勞動保障權益受侵害情況,來不及向用人單位所在地勞動保障監察機構投訴的,回戶籍所在地后,在法定有效期內,可以帶著相關證據材料,通過戶籍所在地勞動保障監察機構申請權益異地救濟保護。
異地維權,勞動者信心更足
“異地協查維權”這一維權方式受到打工者的歡迎。不到一年時間,南京勞動監察部門受理的“異地維權”案例已經超過了120多起。
范雋介紹,目前接觸到的“異地協查維權”案例主要有兩種情形:一是外地企業在南京從事經營活動,但沒有注冊公司,勞動者在與其建立、中止勞動關系時牽涉到經濟補償等問題;二是外地企業將員工派駐到南京工作,勞動權益得不到保護。
協查的程序很簡單,即本地受理,然后向企業所在地勞動部門提供證據并請求協查,最后作出處理決定后委托當地勞動部門進行落實,所有事項都在規定的工作日內完成。
“打工者作為弱勢群體,在討薪維權的過程中,由于身處異地,常常受到地域歧視。他們在主張自己的權益時,無法與當地企業和老板分庭抗理,導致了他們在討薪時信心不足,常常知難而退。泛長三角欠薪維權機制的啟動,為勞動者跨區域討薪維權增加了信心。”范雋說。
上一篇:女工翻20年舊賬 正義姍姍來遲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