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工會招賢納士談工資
2011-01-07作者:未知來源:未知
近日,云南省總工會召集了全省所有工會的400余名主席,開始了最大規模的“工資集體協商推進培訓”,意圖培訓一批“談判專家”,幫助職工同老板談判加薪。
嚴格說來,價格取決于價值和供求,而不是買賣雙方的討價還價能力,勞動力價格也是這個道理。“工資集體協商”的好處人人都明了,但得益卻很少見得到。其實,工資漲不上去,也未必全是“老板無良”的結果。國民收入這塊蛋糕,分享者有三:勞動者、國家、企業,如果財稅所占份額太多,相對強勢的資方必然要蠶食工人的合理所得,就算談判技巧再高,也無法說服老板犧牲再生產的能力來滿足工人薪資增長的要求。
據說,工會作為工人的群眾組織,在推動解決職工工資分配問題上責無旁貸。企業不愿談,擔心利益受損;職工不敢談,擔心被解雇;代表不會談,相關政策不熟悉,經驗技巧不豐富!——這個“三不”現象作為工資集體協商的難點,是一個必須跨過的障礙。遺憾的是,看看基層工會與企業管理構架的高度重合,你就知道所謂談判能力是否值得寄予重托。屁股決定腦袋,的確有為工人賣命的工會,但更多的工會在“加班費”等小揩油的問題上都愁腸百結,還能指望他們對工資增長這個宏觀命題“大有作為”?
工會主席的談判能力是參差百態的,靠他們的“談判能力”去解決工資難漲問題,實在多有懸疑——萬一談著談著“變節”了咋辦?又如果老板們也去培訓工資談判“專家”了咋辦?靠人不如靠制度。工人的工資要增長,但不能只仰仗工會主席的“談薪”能力,須有健全的工資增長機制兜底。如果工資能與GDP或者物價同步起來,又如果勞動力價格形成機制本身就有章可循,我們又何苦逼著工會主席在困難時期扮演“堂吉訶德”?收入分配改革箭在弦上,工資增長機制比協商談判更值得我們吁求。
下一篇:理智看待“漲工資”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