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員工的幸福感靠什么來產生?
在從上海飛往北京的全國人大代表專機上,代表們紛紛探討今年“兩會”民生問題,其中出現頻率較高的一個詞是“幸福指數”。“不同人群,不同生活狀態,不同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每個人的幸福感都不一樣,不可能用統一的數據來衡量。”全國政協委員蔣明麟表示,“真正要做好的,是踏踏實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讓老百姓從經濟發展的成果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據聞,家庭的幸福指數有80%來自女性,所以女性的幸福感是應該得到很大比例的。
“兩會”期間恰逢三八國際婦女節,對于女職工的“幸福方程式”,大家議論得更多。
哪些因素會影響到女職工的“幸福指數”?其實除了經濟收入、職業地位等因素,女職工的生理特點和所扮演的家庭角色也不容忽視。
比如說,女職工在例假期間,不僅身體不舒服,而且心理煩躁,工作效率也不高,還容易犯錯。近日在廣州南方人才市場,一家招聘企業承諾“女性9天專屬帶薪假期”,頓時吸引了眾多求職者。
再如,寧波一家企業有條“媽媽流水線”,作息時間高度人性化:上午,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后,女工才上班;下午,女工可以提前下班去接孩子。一個熟練女工往往有雙重身份,她既是職工,又是母親,這條流水線尊重和照顧了女職工的雙重角色,所以盡管現在許多企業都在鬧“用工荒”,但是這種情況在這家企業從來沒有出現過,每天都有大批待業婦女登記排隊。
當然各個企業的具體情況不同,在依法保護女職工合法權益的基礎上,如何進一步提高女職工的“幸福指數”,沒有統一的模式。你可以包車送員工回家過年,我可以給夫妻職工提供單獨宿舍,你可以把生產原料挨家挨戶送進山區推行“送料加工”,我可以把生產車間建到勞動力輸出地的家門口……
但不管何種形式的用工管理創新,其出發點都應是“以人為本”,體現企業的人性化關懷。現在很多職工已經不只是關心工資等物質待遇,同樣很看重企業的福利制度和人文關懷。
用心去呵護女職工,把簡單的口號變為具體的措施,讓女職工實實在在地感受溫馨,大概這就是提高女職工“幸福指數”的“方程式”吧。
上一篇:老總簽名的報銷單成了證據
下一篇:石壕礦區女工秀精巧手工作品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