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工資五年翻番,政府可以做什么努力?
4月20日,《春城晚報》首席評論員姚文暉在“春城時評”博客發表文章指出,對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楊志明所說的我國要努力實現職工工資每年增長15%,這樣在“十二五”期間就可以力爭實現職工工資增長翻番的言談,他認為“工資5年翻番”這件事,就像一只大蛋糕放在眼前,看到了它的色,聞到了它的香,可就是嘗不到它的味兒。
其實,將“工資5年翻番”置于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語境下,并非高不可攀的空中樓閣。盡管國家將“十二五”期間的GDP年均增幅控制在7%,但很多地方都制訂了兩位數的增長目標,其中預期達到年均增長15%的地區也不在少數。國人對GDP一向情有獨鐘,長期保持兩位數增長已成慣性,以此分析,到“十二五”末,多數地區GDP翻番并無懸念,只要工資增幅與GDP增幅持平,“全民共享發展成果”的理念落到實處,職工工資翻番就不難做到。然而,很多人依舊覺得“工資5年翻番”幾乎不可能,依舊認為這只不過是有關部門畫的一張餅。筆者以為,這是因為人們看不到“工資5年翻番”的實現路徑,就像明明有一只大蛋糕放在眼前,且看到了它的色,聞到了它的香,可就是嘗不到它的味兒。
人們之所以覺得“工資5年翻番”不靠譜,部分原因還在于他們對這些年有關國民收入的統計數據心存疑惑,從來都不靠譜。比如統計部門每年發布的城鎮職工平均工資,大量私企員工、個體戶和社會靈活就業人員從來就沒有被計算在內,多數人都被“遺忘”了。大家翻翻自己的工資條,將現在的工資和5年前對比,看看有幾個人覺得自己的工資“被增長速度符合有關部門的統計?別說與GDP同步,能趕上CPI就算不錯了。”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可以強制性規定的,只是社會最低工資標準,絕大多數勞動者的收入得靠市場來調節。換句話說,最終決定我們工資的,不是政府而是企業。所以,“工資5年翻番”在政府層面而言只能是個美好愿景,它能否實現,最終取決于一個一個的企業。當然這并不是說,在勞動者收入增長方面,政府就無能為力。
企業給職工漲工資,需要兩個必要條件。首先,企業要有漲工資的能力。企業沒有足夠的利潤,政府就是拿刀逼著,企業也拿不出錢來給職工漲工資;其次,企業要有漲工資的意愿。商人以逐利為本性,“漲工資的意愿”絕非企業天生就有的,得靠制度來保證。在這兩個方面,政府其實是大有可為的。比如,盡可能給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減輕稅負,使之維持必要的利潤;再比如,進一步完善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倒逼企業萌生“漲工資的意愿”。當然,這需要充分發揮工會的作用,改變資強勞弱的現狀。
所以,與其空喊“工資5年翻番”,倒不如踏踏實實地為勞動者收入增長做一些基礎性工作。筆者以為,首要在于,盡快將私企員工、個體戶納入城鎮職工平均工資統計,不能再讓虛浮的數據誤導決策了。在這個基礎上,輔之以給企業減稅、給工會增權、限制國企高管年薪等多種措施,5年之后國人工資條上的數字比現在多一倍,還是有可能的。但愿到那時,房價和物價沒翻番。
上一篇:漲工資,政府可以干預多少?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