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欠薪一天就能要回來綏芬河人民調解專業化調查(組圖)

涉外民事糾紛調委會調解現場。

調委會人員為群眾解答疑惑。
文/圖郭毅張英
醫療糾紛調委會、工商聯調委會、工會專業調委會、青云商貿區調委會、國際物流行業調委會……目前,無論在黑龍江省綏芬河市發生任何糾紛都大可不必再苦惱,各類專業性、行業性人民調解組織覆蓋各個領域,人民調解工作向專業化、全面性不斷探進,人民調解遍地開花,平安和諧送到每位群眾身邊。
以柔化剛省錢省時化解勞資糾紛
黑龍江省綏芬河市總工會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建立是集科學整合、專業調解、優化成本為一體的創新型調解模式,通過成立調解組織的形式,將分散的調解職能集中納入勞動爭議調解機制,在打破部門壁壘的同時,確保不同部門權力在調解組織內有序、聯動運轉。
綏芬河是一個邊境口岸,也是黑龍江省唯一擁有鐵路和公路與俄羅斯相連的城市,在歷史上其俄羅斯通商已經達百年之久,素有“百年口岸”的美譽。正是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經濟環境,吸引了大量企業和外來務工人員。近年來,企業裁員、降薪和隨意解除職工勞動合同等因素導致的勞動爭議案件呈上升、復雜態勢,勞動爭議調解工作難度不斷增大。
工會專業調委會成立后,將調解觸點前置,把調解工作重心下移,組織強有力的調解人員隊伍,即懂法、懂專業、會調解的勞動部門人員、法律服務工作者、工會相關人員,由工會牽頭,司法、勞動等相關部門聯動運轉,變被動應對為主動出擊,從源頭上治理化解各種不穩定因素。這一做法使勞動者在投訴后得到“一條龍”服務,降低了他們的維權成本,而調解效率也隨之大幅提高。
曾在某木材出口加工企業工作的鄭某告訴記者:“以前我們想要維權,不僅經濟成本高,還要花費很長時間,作為勞動者我們沒有時間和精力跟黑心老板耗。”自從工會調委會建立后,職工維權更方便快捷了,簡單的欠薪只需1天就可拿到所欠工資。如去年10月,雞西市李某到調委會反映,其于7月13日到某飯店任前廳經理,未簽訂勞動合同,至10月26日,覺得飯店效益不好提出辭職,要求飯店老板支付額外扣除的抵押金450元和未支付的6天工資600元。調委會了解情況后,立即抽調兩名調解員前去了解情況。經了解,該飯店在招工時向勞動者說明入職后需交1000元抵押金,從工資中扣除,后李某辭職時老板從其工資中扣除了1450元的抵押金,并少支付600元工資。在調解員的努力協調下,雙方很快達成了調解協議,該老板當即返還了李某450元抵押金并支付了600元工資。李某也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經濟的方式維護了自己的權益。工會調委會的專業化調解成為了老百姓認可的化解勞動糾紛最快捷、最省錢的途徑,也是最利于職工的途徑。
勞動糾紛矛盾的始發階段是成功調處的最好時段,因此,工會調委會從專業化、高效化的角度出發,積極將調解觸點前置,針對不同的案情,利用電話調解、信函調解、預約調解、現場調解等多種渠道進行調解,力爭將矛盾化解在最基層。去年7月綏芬河市某醫院職工龐某因單位單方面解除其勞動合同關系一案向工會調委會申請人民調解。根據調查,龐某自1998年在某醫院工作至去年4月份,從沒有簽訂勞動合同到簽訂正式勞動合同,再到醫院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時間年限跨度較大,勞動合同法也進行了修改。接到該案后,工會調委會抽調調委會里的三方調解人員立即行動,一是勞動部門人員了解情況,確定了龐某在單位連續工作已滿十年,與醫院已形成了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所以醫院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是違法的。二是工會人員向當事人了解所欠工資及失業保險等相關情況。三是司法部門人員正式致函醫院主管領導預約調解。在調委會的多方努力下,雙方最終達成調解協議,由醫院一次性補償龐某人民幣13200元并給付工資款800元,使企業和職工達到了“雙滿意”。
同時,考慮到勞動爭議糾紛的當事人大多為困難群體,工會人民調解委員會還與法律援助中心密切配合,聯動調解,積極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援助,促進勞資關系融洽,從源頭上緩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因地制宜涉外糾紛實現本地化解
綏芬河毗鄰俄羅斯濱海邊疆區,作為國家一類國際通商口岸,已有百年歷史。現如今,綜合保稅區正式開關營運,吸引了來自俄、美、英、澳、日等18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云集于此投資發展。由于中外商客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的差異,一度引發一些涉外民事糾紛。
針對這種現狀,綏芬河市司法局著眼于超前防范和化解矛盾糾紛,積極拓展人民調解工作專業新領域,與市口岸派出所聯合成立涉外民事糾紛調委會。涉外民事糾紛調委會旨在調解發生在中國企業、公民與境外企業、公民之間的民事糾紛。調解人員從懂得涉外法律的素質較高的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工商聯合會工作人員或者退休法官、派出所民警、司法行政工作人員中產生。涉外糾紛易發點凡涉及到醫療、交通事故、商貿、物流等專業人民調解委員會受理的民事糾紛,或是涉訴的簡單民事糾紛均可分流到該調委會進行調解。
今年1月6日,綏芬河市8名外出務工人員與兩名俄羅斯老板在市法院立案大廳的調解接待室爭執不休。由于到案發時,綏芬河市人民法院尚且不具備受理涉外訴訟案件的資格,所以這起涉外勞務糾紛案件原本需要到牡丹江市中級人民法院進行長達數月甚至半年的訴訟,此案轉到涉外民事糾紛調委會及時受理,并用短短兩天時間就成功調解結案。
2010年6月,來自綏芬河周邊等地的8名外出務工人員在綏芬河市個體經營者付某的介紹下前往俄羅斯奧麗嘎筷子廠工作,約定工資每人每月3000元人民幣。截至2010年12月,8名工人結束在俄工作,但是俄羅斯奧麗嘎筷子廠老板卻以工人工作不認真為由,克扣了每名工人3個半月工資。考慮到能夠安全回國最重要,8名工人僅拿到了兩個半月工資就先行回國了。今年1月初,8名工人委托當時的介紹人付某找到了來綏購物的兩位俄羅斯老板安東和安德烈,并希望能夠通過法律途徑討回工資。涉外民事糾紛調委會接到此案后,迅速安排調解人員和翻譯人員前往法院立案大廳調解接待室進行調解。調解中,俄方老板始終堅持后期中國工人工作不認真,不應當得到報酬,8名中方工人情緒相當激動,反映說進入冬季后是因為俄方供暖跟不上才影響了他們的工作質量,他們并非俄方老板所說根本沒有進行工作。調解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調解員面對此情況,采取分頭說服的辦法,首先勸說8名工人穩定情緒,因為考慮到俄方老板護照期限及將來執行的難度,所以讓中方工人明白走涉外訴訟程序可能導致最終1分錢都拿不到,所以希望他們能適當降低申請獲償數額,以期能夠盡快拿到現金。同時通過與翻譯溝通,讓其對俄方老板進行耐心細致、不厭其煩地說理講法,最終使俄方老板同意于次日帶現金來支付所欠工資。2011年1月7日,在綏芬河市涉外民事糾紛調委會的主持下,8名工人順利討回6萬元被欠工資,并且俄方老板以人民幣現金一次性結清,案件獲得圓滿調解。
憑質服人交通事故調解心系百姓
隨著城市機動車數量的快速增長,交通事故隨之大幅增加,交警部門處理事故的民警感覺力不從心。而走訴訟程序不僅費時費力費錢,有時執行也存在困難。因而在一般性交通事故中,愿意打官司解決的當事人很少。而以往,處理交通事故糾紛的途徑主要有三種:當事人自行協商、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行政調解、民事訴訟。在這種情況下,具有專業調解性質的交通事故糾紛調委會應運而生。
綏芬河市交調委成立于2010年10月28日,同時成立了調解工作室,工作室設在市交警大隊,目前有四名專兼職人民調解員。據統計,從成立到今年3月底,調委會已調解交通事故36起,成功35起,成功率為97.2%,實現事故糾紛賠償總標的136萬元。便捷、優質、高效的服務受到了當事人的好評,同時也為緩解警力緊張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現在,在綏芬河市交調委辦公室總能看到這樣的情景:交通事故糾紛的雙方當事人是怒氣沖沖地走進人民調解室,在通過人民調解工作人員耐心調解工作后,最終都達成解決糾紛的共識,相互握手言和。
交調委不僅在解決簡單直損事故中為老百姓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同時在特案中,更貼心、更注重人文關懷。由于綏芬河地處黑龍江省東部,雪季時路面較滑。今年2月份,時某駕駛吉普車直行與騎自行車拐彎兒的郝某在沿河路相撞,造成郝某受傷,搶救無效后死亡。經認定,雙方為同等責任。按規定,時某只需負一半責任,賠付195851元即可,但是調解員通過多方了解到郝某家庭情況特殊,妻子患有尿毒癥,兩個孩子均是在讀大學生,而他是家中唯一的勞動力。調解員將郝某的情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告知對方當事人,最后,時某自愿賠償305000元。
據了解,截至目前,綏芬河市已結合當地實際建立了醫療糾紛調委會、工商聯調委會、福建商會調委會、青云商貿區調委會、國際物流行業調委會等各類專業性、行業性人民調解組織。這些新型調解組織的建立,不但擴大了人民調解的工作面,更使人民調解工作向專業化領域探進,為人民調解發揮作用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隨著綏芬河市專業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建立,司法局積極組建全市法學人才庫,包括律師、法官、檢察官、退休政法工作人員、法學專業大學生,并根據每人實踐經驗分析其所擅長的法律知識領域,以此為依據將這些法學人才分流到工會調委會、涉外糾紛調委會、醫療糾紛調委會、商貿調委會等專業人民調解委員會。每個專業調委會的人民調解員都有這樣的法學專業人才、有相關主管部門的精通業務人員、有擁有熟練調解技能的司法調解員。高素質、專業化的人民調解員隊伍使各領域的復雜矛盾糾紛迎刃而解。“我們接案后,會立即從法院、司法局、外事處、工商聯等部門抽調人員組成專門的調解小組,采取靈活多變、簡便、快捷、高效的方式進行調解,一般的涉外民事糾紛案件力爭在5日內調解完畢,并爭取不走訴訟程序,對中方、外方當事人都有好處。”市涉外民事糾紛調委會主任林萬山告訴記者。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