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成勞資糾紛抱團打官司
佛山日報 佛山中院昨日發布2012年度《勞動爭議風險案例提示》
佛山日報記者龐文彬
通訊員凌蔚、崔景誠
隨著經濟發展,勞動爭議問題頻繁進入公眾視野。據佛山中院調查,佛山近年勞動爭議案中,30%是通過抱團進行訴訟。為從源頭預防和減少勞資矛盾,佛山中院昨天公布了2012年度《勞動爭議風險案例提示》。
【現狀】
勞動糾紛訴訟 抱團趨勢明顯
據佛山中院透露,今年勞動者抱團(涉案人數10人以下)進行訴訟的趨勢尤為明顯,且每次抱團人數不斷增多。僅今年上半年,涉案總人數就比去年全年總人數多出44%。
總體而言,勞動者抱團訴訟,已經占去佛山中院近年全部勞動爭議案件的30%。
與此同時,佛山五區法院審理的勞動爭議案件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其中,勞動者抱團的高發區主要是南海、順德與禪城。佛山中院分析,這與各區經濟發展水平相關,而且勞資糾紛向集團化、尖銳化發展,事件突發性非常強。
佛山中院還表示,近年來勞動者抱團訴訟的行業性逐漸淡化,雖然紡織、家具制造和陶瓷行業仍然多發,但這三個行業占所有抱團系列案僅三成。
【探因】
注重福利權益 利益趨同抱團
探究“抱團訴訟”背后原因,佛山中院分析,隨著各地不同程度出現“用工荒”,勞動者并不擔心找不到工作,他們會更多去關注企業福利、職業保障、晉升空間等。
這也意味著,勞動者不會再像以往一味遷就企業不規范行為,“炒老板”的情況逐漸多發,不少勞動者因為共同利益抱團維權。
在佛山中院的調查中,記者了解到,勞動者抱團訴訟多發生在勞動密集型產業,這些行業容易受到大經濟環境影響,為應對困局,企業往往不得不采取拖薪、欠薪、降低工資報酬等措施,甚至讓員工待崗、輪休、放長假和大規模裁員等方式,使得勞資矛盾更加尖銳。此外在佛山,不少企業家族式經營特征明顯,內部管理不太規范,也容易誘使勞動者抱團訴訟。
但佛山中院同時指出,抱團訴訟過程中,盡管大部分勞動者略懂一些勞動法規,但距離專業訴訟尚有一段距離,這導致了他們往往會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要求。
【指引】
提高法律意識預防勞資糾紛
有鑒于此,佛山中院昨日公布了2012年度《勞動爭議風險案例提示》。《提示》收錄了近一年來用人企業19種非常容易引發勞動者抱團訴訟的問題,以法官解讀、法官建議等方式,全方位介紹風險具體情況以及法律規范。其中,四個提醒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提醒一:
入職手續不能忽視
2011年4月20日,王某與某公司建立勞動關系,但雙方沒有簽訂書面的勞動合同,只以口頭形式作出相關承諾。隨后王某在工作中發生意外,被認定為工傷、十級傷殘。隨后雙方因工傷待遇問題未達成一致意見,鬧到當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法院最終判定某公司敗訴。
佛山中院對此提示,沒有簽勞動合同,會大幅增加企業進入訴訟后的敗訴風險。因此,用人單位在職工入職之前,就應當準備好書面勞動合同,職工入職時,應當書面約定好社會保險、職業安全等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入職登記表》不等于書面勞動合同,一旦出現勞動糾紛,法院會認為企業沒有跟職工簽訂勞動合同,判賠二倍工資差額。
提醒二:
危險職業體檢不能缺
葉女士在某公司工作時,被查出患有“職業性慢性重度苯中毒”,得病之前她曾在順德一家包裝廠工作。由于葉女士工作中均需接觸甲苯等有毒物質,均有可能導致其患上“職業性慢性重度苯中毒”的職業病,因此某公司需為此賠償葉女士。
佛山中院為此提醒,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在勞動者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進行檢查,并將檢查結果書面告知勞動者,避免雙方日后因此起爭執。
提醒三:
企業罰款要講證據
目前,不少企業會以罰款方式加強企業管理。但佛山中院提醒,這項權力早已在2008年廢止,如果用人單位再罰款,將會缺乏法律支持。
佛山中院為此表示,現行《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并未排斥用人單位通過與經濟相掛鉤的方式行使勞動管理權,如果員工違規行為確實給企業造成了經濟損失,用人單位仍可以要求勞動者賠償,并且從勞動者工資中扣減相應費用以彌補損失,但前提是用人單位掌握并保留相應證據,并完善相應處罰程序。
提醒四:
招工也要防“訴棍”
瞿某于去年3月入職某家電公司任職保安,雙方沒有簽訂書面勞動合同。隨后瞿某多次不服從工作安排,嚴重違反勞動紀律,因而被單位辭退。不久,家電公司被瞿某告到勞動仲裁委員會索賠,理由是公司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由于家電公司給不出不簽訂合同的合理解釋,瞿某的訴求最終得到支持。
據辦理該案的法官透露,瞿某近3年內到佛山兩級法院起訴了近20家企業,理由高度類似。佛山中院為此建議企業、行業協會,要建立相關信息庫,對其中涉嫌濫用訴權,以達到不當獲利目的的所謂“勞動者”,盡量避免錄用。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