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員回避
2013-08-23作者:未知來源:未知
核心內容:什么是仲裁員的回避?回避的理由是什么,申請回避的程序是如何的?下面,由勞動法律網小編給您詳細介紹。
第一、仲裁員概念
仲裁員的回避是指仲裁員具有可能影響案件公正裁決的情形后,依照法律的規定,自行申請退出仲裁庭,或者根據當事人的申請退出仲裁庭。當事人可以申請仲裁員回避,仲裁員也可以自行回避。回避制度是仲裁制度的基本制度之一,仲裁機構實行回避制度,是保障當事人平等行使權利,保證仲裁員公正處理案件的一項重要制度。規定回避制度的意義也正在于避免仲裁員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情況的出現,以保證仲裁裁決的公正性。
第二、回避的理由
回避的理由,又稱作回避的條件或原因,亦即符合哪些條件,即構成了自行回避或申請回避的法定事由。各國仲裁法對回避的理由一般都作了列舉性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對回避的理由作了明確的規定,《自貢仲裁委員會仲裁規則》第二十七條規定仲裁員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應自行向仲裁委員會披露并請求回避,當事人也有權提出回避申請: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其代理人的近親屬;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
(三)與本案當事人或其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仲裁的;
(四)私自會見當事人或其代理人,或者接受當事人或其代理人的請客送禮的。
前款(三)中“其他關系”系指:
(一)對于承辦的案件事先提供過咨詢的;
(二)與當事人或其代理人在同一單位工作的;
(三)曾任或者現任當事人法律顧問或代理人的;
(四)因介紹案件謀取利益的;
(五)其他可能影響公正仲裁的事項。我國《仲裁法》及《自貢仲裁委員會仲裁規則》的上述規定,既便于仲裁員依照法定條件和自身情況自覺要求回避,又便于當事人及時地行使申請回避的權利,從而使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得到及時的保護。因此當事人在進入仲裁程序后,有必要仔細閱讀《仲裁法》和《仲裁規則》,明確自己的權利和義務。
第三、申請回避的程序
(1)回避申請的提出時間。
仲裁員自行回避的提出時間,法律無明文規定。對當事人申請仲裁員回避的時間,則是有時間限制的。這種時間限制與訴訟時效期間是不同的,在法理上稱之為除斥期間,即當事人必須在法律規定的期間行使權利,期間屆滿后,當事人不行使權利,權利即消滅。因此當事人若未在上述期間內提出回避申請,其申請回避的權利即喪失。
(2)回避決定的作出。
無論是仲裁員自行提出回避,還是當事人依法提出回避申請,仲裁員是否回避,都要由特定的機構或特定的人員對回避理由予以審查,并作出是否準許回避的決定。我國《仲裁法》將決定仲裁員是否回避的權利賦予了仲裁委員會。仲裁員是否回避由仲裁委員會主任決定;仲裁委員會主任擔任仲裁員時,由仲裁委員會集體決定。
(3)當事人的舉證責任。
當事人申請回避時應當說明事實和理由并舉證,即所謂“誰主張、誰舉證”。這樣以便仲裁證據以進行審查,作出仲裁員是否回避的決定;也防止一方當事人濫用回避申請權,拖延時間。我國法律和各仲裁委員會《仲裁規則及仲裁員守則》對回避制度作了詳細的規定,以保證仲裁裁決的公正性。當事人在仲裁程序中如發現仲裁員有應當回避的事由,可能作出不公正的裁決,可以充分行使自己的權利,依法提出回避申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上一篇:仲裁員資格
下一篇:勞動仲裁程序是如何的
無需注冊 快速免費咨詢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
勞動仲裁知識排行榜
- 01勞動仲裁管轄地如何選擇
- 02 勞動仲裁申請書格式和注意
- 03 如何避免勞動仲裁的風險
- 04雙倍工資仲裁時效有多長?
- 05勞動仲裁怎么申請
- 06勞動報酬仲裁時效是多久
- 07勞動仲裁受理時間有多長
- 08勞動仲裁能否缺席判決
- 09如何申請強制執行勞動仲裁裁
- 10什么是仲裁時效中斷及中斷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