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市城鎮養老保險體系日趨完善
“把沒有經過正式招工、目前也不再與企業保持勞動關系、但過去長期在城鎮企業工作的人員,特別是原‘五七工’、‘家屬工’納入基本養老保險,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問題造成的特殊人群養老保障難題。”昨天,信陽市企業養老保險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從9月開始,我市“五七工”、“家屬工”等人員被納入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范疇。
據了解,此類人員多數已達到或超過法定退休年齡,且由于當年已辦理“農轉非”手續,也無法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為解決這部分人員的養老保障問題,我市現將符合條件的這部分人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這一特殊群體申辦養老保險必須同時具備以下三個條件:《勞動法》實施(1995年1月1日)前在我省城鎮企業從事臨時性工作滿5年,或《勞動法》實施前在我省城鎮企業從事臨時性工作累計滿10年;具有我省城鎮戶籍;未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符合以上條件的人員,統一從1995年1月1日起補繳養老保險費,至少補繳15年。據市企業養老保險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五七工”、“家屬工”等人員參保應提供本人申請、戶口簿、身份證、在城鎮企業工作的用工協議、勞動合同、工資調整表、工資發放表等相關材料。其中,已達到或超過政策規定退休年齡的原“五七工”、“家屬工”等人員,需報省社會養老保險事業管理局核準后,方可納入基本養老保險。
【相關鏈接】“五七工”、“家屬工”是指上世紀60年代初,為響應毛主席“五七”指示和“工業學大慶”的號召,曾在石油、煤炭、化工、建筑、建材、交通、運輸、冶金、有色、制藥、紡織、機械、輕工及農、林、水、牧、電、軍工等行業的國有企業職工家屬,隨丈夫來到企業,自發組織生產勞動。隨后,不少國有企業出資興辦了集體企業,組織職工家屬進入了企業不同的生產崗位,主要從事工業輔助生產、生活后勤等工作,具有城鎮常住戶口、未被勞動部門錄用、沒有企業正式職工身份、未參加過基本養老保險統籌的人員。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