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基本工資上浮百分三
昨天上午,臺“勞委會”決議,將基本工資由現行17280元(新臺幣,下同)上調到17880元,調幅約3.47%。
此番變動,涉及面廣,社會上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加薪太少,人民生活水平沒有提高,勞工很不滿足;但也有人認為,如果調整太多,對企業主打擊大,不利于提升臺灣競爭力。
勞方:調幅與勞方期望差太多
雖然底薪上調百分之三,但參加審議的資方委員王應杰并不滿意,他的說法僅為“可接受”。而臺灣產業總工會秘書長謝創智公開表示,此番調幅與勞方期望差太多,他會向“行政院”陳情。
顯然,600元的漲幅,并不符合勞方的心理價位。“立委”黃偉哲更是提出,在后ECFA時代,若有朝一日,兩岸勞工薪資進行盤整,臺灣勞工的處境將更加惡劣。因此,他建議,“勞委會”應更加重視臺灣勞資不公的問題。
學者:要考慮大環境是否允許
面對勞方的呼吁,有學者認為,若從大環境考慮,調薪并非明智之舉。
臺灣綜合研究院研究三所所長戴肇洋,就充當了這樣一個“黑面”的角色。他指出,勞工基本工資調漲,會影響廠商勞動成本。
對此,“立委”羅淑蕾表示贊同。她認為,臺灣的基本工資與日、韓相比,比較高,因此若調漲工資,將不利于提升臺灣本土企業的競爭力。
而臺灣環球經濟研究社社長林建山則認為,目前島內就業機會低廉,此時提升基本工資,是“不適當的做法”。
建議:提高福利才是正道
一邊是經濟大環境,一邊是底層民眾生活需求,“政府”要怎么來平衡這一對矛盾體?
林建山建議,在維持臺灣競爭力的同時,以提升社會福利方式,來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臺灣競爭力論壇秘書長彭錦鵬認為,基本工資審議機制應該多元化,針對不同行業、對象及地區設定不同模式。長遠而言,改善基層人民生活水平,應該采用社會福利的途徑,除非必要,例如規定打工時薪,應盡量避免干涉勞動價格。
從企業主的角度考慮,羅淑蕾認為,若調資,受沖擊最大者為中小企業主,因此“政府”應建立相關配套措施來減輕中小企業的人事成本。
下一篇:解決企業職工養老保險遺留問題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