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環衛工人工資增長有障礙
上海市總工會、市綠化市容局會同市財政局、市發改委、市人保局、市建交委等組成了上海市環衛行業一線職工工資收入情況調研小組從 2010年3月開始歷時6個月的調查顯示,環衛一線職工收入增長緩慢,缺乏正常增長的機制。目前全市環衛行業市、區縣級管理的在崗職工39368人,一線職工33357人,占在崗人數的84.7%.從戶籍結構看,外來務工已逐步接近本地從業者,尤其在人工道路保潔,3個人工道路保潔工中有2個是非滬籍。從年齡結構看,40歲以下的從業人員不足1/4.從學歷結構看,初中以下超過八成,技師嚴重缺乏,全市環衛職工只有高級技師23人;技師121人;高級工7 01人,而普工達到37023人。
經費投入不相適應職工收入增長缺乏保障
目前,各區縣財政對環衛企業作業經費投入,主要看本區域財政實力。近年來國際性的會議、會展、論壇、交流等重大活動越來越頻繁地在上海舉辦,環衛職工原先作業量、作業標準和作業范圍均在不斷提高和擴大,但作業經費卻沒有同步、按比例增加。轉制后的企業仍承擔著20-30%的公益性服務,卻得不到有效補償,使企業經營成本上升,不得不擠壓人工成本增長空間,造成職工收入增長緩慢。
一線職工收入增長緩慢保潔工最累收入最低
調查顯示,一線環衛職工收入偏低,人工道路保潔工工作最累,收入最低。全市一線在崗環衛職工人均月收入2192元,低于全市平均工資39%.在一線職工中,擁有人數最多的人工道路保潔工工作強度大,要求不低,但收入卻是最低的。
加班費成為一線環衛職工增加收入的唯一途徑,調查顯示,一線環衛職工勞動時間相對較長,職工超時和延時加班已成為普遍現象,超時和延時加班是其提高收入的唯一途徑。有的最多每周工作超過國家勞動法規定17.6個小時。
行業性質定位模糊職工收入缺乏增長機制
作為非完全市場競爭特點的服務性行業,環衛企業具有社會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的雙重屬性。然而,當社會在需要環衛企業提供環境公共產品的時候,就刻意強調環衛企業的公益性;在考慮支付作業經費等時,又把環衛企業當成完全的市場競爭經營性企業。
調查顯示,環衛行業單位從事業轉為企業后,一些人就認為環衛企業職工的工資增長,是企業內部的行為,應該根據企業自身發展實際和盈利水平來決定職工的工資增長。但實際上,現有體制下環衛企業盈利能力普遍較弱。轉制6年內,大部分區縣的環衛轉制企業僅提高過一次工資;條件好的區縣也是在2-3次左右。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